基于实际案例的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辅导策略探讨

摘要 【摘要】本文通过两个中班学生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策略。案例中,学生小彭因肢体残疾和家长高要求导致心理压力大,出现不自信等心理问题;学生小曾则因家庭环境、独生子女身份和游戏成瘾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引发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辅导策略,旨在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DOI
作者周光海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4年10月第20期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实际案例的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辅导策略探讨

周光海

四川兴文第二中学校 644400

 

摘要:本文通过两个中班学生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策略。案例中,学生小彭因肢体残疾和家长高要求导致心理压力大,出现不自信等心理问题;学生小曾则因家庭环境、独生子女身份和游戏成瘾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引发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辅导策略,旨在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心理问题;识别;辅导策略;案例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辅导策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彭的心理问题识别与辅导

(一)问题识别

小彭是一名中班学生,肢体四级残疾,这使得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家长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克服身体障碍,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然而,由于身体原因和家长期望的双重压力,小彭在学习成绩不如意时常常感到沮丧和不自信,甚至出现逃避学习的现象。

(二)辅导策略

1. 建立信任关系

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辅导的基础。对于小彭这样有肢体残疾的学生,他们内心可能更加敏感和脆弱。辅导员在与小彭交流时,应展现出真诚和耐心,认真倾听他的每一个烦恼和困惑。这种倾听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要让小彭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通过日常的关心与陪伴,辅导员可以逐渐与小彭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使他愿意敞开心扉,分享更多的内心感受。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对于后续心理辅导的深入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调整家长期望

家长期望过高往往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与小彭的家长沟通时,辅导员应明确指出,虽然学业成绩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为关键。引导家长调整期望,不是要求他们放弃对孩子的期望,而是要让他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潜力,过分追求学业成绩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其他优点和特长。通过沟通,使家长更加关注小彭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为他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心理支撑。对于小彭来说,由于身体残疾和家长期望的双重压力,他可能在很多方面缺乏自信。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团队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小彭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鼓励他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能。每一次的成功体验,都是对小彭自信心的有力提升,有助于他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4. 提供个性化辅导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也各不相同。针对小彭的身体状况和学习特点,辅导员应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例如,考虑到小彭的肢体残疾,可以为他提供特殊的学习工具和辅助设备,帮助他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在学习内容上,可以根据他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同时,定期与小彭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反馈和交流,及时调整辅导策略,确保他能够在个性化的辅导中取得实效,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小曾的心理问题识别与辅导

(一)问题识别

小曾是一名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一般,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的关爱和教育相对较少。他沉迷于电子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的关系也日渐疏远。长时间的游戏成瘾使得小曾逐渐产生孤独感、焦虑感和自卑感,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二)辅导策略

1. 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曾这样的学生,加强家校合作尤为关键。辅导员需要定期与小曾的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全面了解小曾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学习状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关注,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小曾的需求和问题所在。同时,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支持和引导。家长需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反馈,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小曾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2. 戒除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小曾这样的学生,戒除游戏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辅导员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小曾认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转变对游戏的依赖。同时,采取兴趣转移的策略,引导小曾发现和培养其他有益的兴趣爱好,如体育运动、音乐艺术、科学探索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小曾的课余生活,还能提升他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此外,辅导员还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小曾的游戏时间,确保他能够逐步戒除游戏瘾,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

3. 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对于小曾这样因游戏成瘾而疏远同学的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辅导员需要鼓励小曾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如班级聚会、校运动会等,增加与同学互动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小曾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魅力,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辅导员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让小曾学会与同学协作、沟通,培养他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些努力,小曾的人际关系将逐渐得到改善,孤独感和焦虑感也会随之减轻。

4. 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针对小曾这样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辅导员需要深入了解小曾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例如,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小曾感兴趣的主题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小曾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此外,定期与小曾进行学习反馈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确保小曾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识别和辅导学生心理问题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特点;二是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三是要注重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总之,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辅导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滕维珍.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J]. 科学之友, 2024, (09): 80-81.

[2]宋潇雅. 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西青年, 2024, (17): 102-104.

[3]杨正敏, 黄雪娟, 梁雪萌, 孙浩, 彭鑫, 常巍. 医学生情绪感知与一般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调查[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 (09): 136-14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