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策略新探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潘淑君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策略新探

潘淑君

仁寿县汪洋镇涂家九年制学校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时,由于实验现象的新奇有趣,学生会对化学学习颇有兴趣。可是随着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往往会认为化学是“第二外语”,是“理科中的文科”,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在漫长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永葆化学学习兴趣?笔者在各种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尝试了一些新方法,进行了一些新探索,现谨将这些作法写出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在学科交叉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初中各学科是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学习已成为现代学习的一种必然趋势,如果把化学与语文、历史、数学、地方等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科交叉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把化学与语文学科结合。把化学与语文学科结合,利用语文课文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精神教育,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居里夫人的《我的梦想》一文,讲述了自己在求学时代迷恋科学,就像小孩迷恋游戏一样,讲了自己和丈夫分工合作,在巴黎的一个阁楼上,长期搅动着沥青,干着男子的粗活,终于发现了具有放射性的“镭”的故事。这无疑为学生痴迷化学、动手实验树立了一个标杆。

2、化学与历史学科结合。中学历史学科讲了许多化学史知识,利用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实际是利用化学知识发明的,它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又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使对物质构成成分的研究跃上新台阶。利用历史知识促进化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元素符号、分子式的构成等,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从而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3、化学与地方学科的结合。化学与地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把地方知识与化学结合,可以让学生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在讲述《盐》一章时,我给学生讲了仁寿盐业发展促进仁寿文明产生和进步的故事:东汉以前,仁寿还处于蛮荒时代,东汉时期,张道陵到仁寿传播道教,发展信徒。一天,他发现远方有黑气涌起,原来是一条黑龙作怪,祸害人民。于是,张道陵斩杀黑龙,后发现黑龙所居之水是咸泉,于是张道陵发动信徒凿井煮盐。当时盐价堪比黄金,于是仁寿因盐聚人,因人成邑,经济发展起来。化学与地方学科结合,可以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提高对化学学科地位的认识,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二、在改进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提高了知识的形象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可是,如果所有实验跟教材上的一成不变,那也会降低学生的新奇感,对学生尤其是优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适度改进实验教学,以保持学生兴趣长久不衰。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增强实验的创新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可让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比如,在测定氧气含量实验中,如果仅仅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学生枯燥地观察冗长的实验,学生学习兴趣定会降低。于是,我推出了两个探究性实验:“如果用蜡烛代替红磷燃烧,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红磷燃烧会污染环境,可否找到一种清洁的燃料,重新完成这个实验?”两颗石头抛下,激起学生思考的涟漪,通过探究,学生对问题一得出了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所以用蜡烛代替二氧化碳,造成多种气体混合,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对于问题二,学生目前不能找到正确答案,对未知的向往,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一部分演示试验为学生实验,在动手中提高学习兴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分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改一部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校科创兴趣小组的开展,也为这种改变提供了物质条件。如学习《水的净化》一节时,可把方法一过滤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大多数学生家中有过滤器,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操作,较好地把动手、动脑结合了起来。

三、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中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化学学习兴趣难以持久,所以,高效课堂、高效作业、高效复习是培养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在大力提倡“双减”的今天尤其如此,这里主要谈以下几点:

1、把难点化整为零,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元素符号》一节,要求学生一节课记住前20号元素的名称及符号,这无异于学20个外语单词,难度是极大的。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一部分元素符号如磷、碳可提前在前面的实验中铺垫,一部分元素符号可以在以后各节学习中巩固。这种分散难点的方法,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尤其如此。

2、用顺口溜识记化学知识。这种方法是许多教师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元素符号的顺口溜,化合价的顺口溜,试验中试管使用步骤的顺口溜等。这里我想强调两点:一是一个好的化学老师不仅应该是顺口溜的使用者,也可以是顺口溜的创作者。如元素的化合价应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离子的化合价应标在离子的右上角,学生极易混淆。为此,我用拟人手法编了几句顺口溜:元素符号很正派,化合价帽子端正戴;离子流气不会改,化合价帽子右边偏。形象生动地表达,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二是顺口溜识记化学知识,也体现了语文和化学学科的交叉。

3、通过复习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在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中,涉及的知识面是极广的,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就涉及三十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更多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实验现象,要把它们牢固掌握是较为困难的。为此,复习时要注意归纳比较,如进行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作仪器及气体搜集方法比较,密度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就好像把众多的化学知识分门别类放在中药柜中,要取用就方便多了。

从本质上说,兴趣就是热爱并且在经历过困难考验后依然热爱,我们要在学科交叉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在改进实验方式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在追求高效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当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时,教育教学的润物无声作用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