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保持专注

摘要 【摘要】【摘要】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且其中知识理论丰富但又及其抽象。该学科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的集中难度大,同时学生必须要时刻跟上老师的节奏和思维,才能保持不掉队,和人文学科相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就十分的困难。同时初中时期的孩子,注意力的广度增强,但其稳定性的发展却不够成熟。因此,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引导学生保持专注就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对于过于抽象的数学内容,不知如何在进行教学时吸引学生注意,保持他们的专注度,因此,本
DOI
作者豆建文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保持专注

豆建文

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且其中知识理论丰富但又及其抽象。该学科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的集中难度大,同时学生必须要时刻跟上老师的节奏和思维,才能保持不掉队,和人文学科相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就十分的困难。同时初中时期的孩子,注意力的广度增强,但其稳定性的发展却不够成熟。因此,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引导学生保持专注就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对于过于抽象的数学内容,不知如何在进行教学时吸引学生注意,保持他们的专注度,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保持专注进行探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保持专注;方法策略

【正文】数学本身内容就具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是它的人文性,但同时又抽象难以搞懂,其中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要求很高。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各方面都发展不平衡。在此时期,学生的记忆以意义识记为主要的记忆方式,同时逻辑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教师就可以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组织教学活动。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已经十分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横跨在学生和老师对数学学习的难题就是同学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强,难以保持长久的专注,但一旦分神,没有紧跟老师的节奏和速度,就无法跟上老师后续的讲解,对于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理解存在问题,做题时也难以明确总结原理并熟练运用,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专注力无法持久的原因

1.1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环节弱化  人文性结合

初中数学的难度逐渐上升,学生所学的内容也大多比较抽象化和更深层次,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过分重视学科原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得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练习所学的数学知识,达到学习的良性循环。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忽视了将理论与知识相结合的这部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完全没有相互吻合的因素,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建立和对知识的学习。

1.2教学的教育性缺失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只是逻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偏向理科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注重挖掘数学知识与人文性之间的联系,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的人文性也体现在很多的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关注学生做题能力的提高和理性思维的构建,还要同时关注理性学科中所蕴含的难得的人文性,增强教学的教育性。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专注力保持的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通过教师各种有效手段的使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利于学习、助于学习的情境,并且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思考问题,根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或者是沉浸式的情境的构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升他们在数学课堂的专注力,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师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语言讲解或者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建构,在进行情境建构时,要注意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相匹配。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轴对称》单元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思考和练习,加深数学知识内容与社会实践相活动,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成就感。老师可以通过构建建筑师被要求设计建筑的场景,学生们都是建筑师,被要求设计最对称同时又富有新意的建筑,学生们开动脑袋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由学生选出最具有对称的图形,加深孩子们对于对称图形的认识,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在数学课堂的专注力。

2.2加强数学人文性内涵

数学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还要注意挖掘理论知识和逻辑体系中隐藏的人文内涵,加强教育性教育。老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关注学科内容的特点和寻找教育性的知识,将二者相联系,增强数学学科的人文内涵。

比如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初中数学的勾股定理时,不仅要讲述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还要在上课前提前挖掘发现勾股定理在发现之前所经历的磨难和困难,在当时的条件下,数学家们能够冲破重重阻碍,发现持续到现在的定理,这是多么值得人学习的地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讲解定理背后的古诗,通过富有人文性色彩的教学资源的补充,不断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在课堂专注度。

2.3重视教师言语和教学工具的作用

老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实践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有关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语言讲解,抓好主要矛盾,把握好数学内容重难点教学,同时在难点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大声强调或者是区别板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信息时代的当下,可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也复杂多样,比如多媒体技术、音视频、动画、各种逻辑游戏、直观性展示等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也都有利于学生提升注意力和专注力。老师也可以通过问答法的使用,通过提问不同的学生来增强课堂活力,将走神的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中来。

2.4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重视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阶段面对升学等压力,学生在学业上的任务繁重,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选择重点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短短地四十五分钟内,将学科内容的重难点教授给学生,把握好教学的主要矛盾,充分利用学生短暂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期。老师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根据新型的教育要求,与时俱进的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每节课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的间接兴趣,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还应该重视多种方式的运用、激励学生,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艰巨,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十分的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抓住主要矛盾,通过提升数学学科的人文性、重视语言和教学工具的使用、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

【参考文献】

[1]巩春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2(34):145-147.

[2]蔡静. 数学信息化教学对初中生课堂注意力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22.DOI:10.27684/d.cnki.gxndx.2022.00178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