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

摘要 【摘要】摘要: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各学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与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融合学科教学,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德育教育,提高其综合素养。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有所助力。
DOI
作者殷良波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

殷良波

四川省丹棱县第二中学校

摘要: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各学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与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融合学科教学,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德育教育,提高其综合素养。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有所助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德育融入

初中时期是学生快速成长的阶段,数学作为传统主课之一,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要求,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要注重与德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

一、立足教材挖掘德育元素培养审美能力

美好的事物存在于世界各个地方,存在于各学科知识中。在数学教学中,从数学史的发展、数学原理、数学知识构成、数学知识应用无不存在多种多样的美。需要教师立足教材,不断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使之感悟数学与德育的关系,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品质。如,在数学史中有很多著名数学家不畏困难与挑战、呕心沥血探究数学奥秘、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事迹等;数学学科中蕴含着图形的和谐美、解题思路中包含着逻辑的严密之美、思维精巧之美等。教师要通过这些美的元素发掘,培养学生在数学中学习、发现、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其数学学习内在动力。

二、体现教师综合魅力影响学生思想行为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参与者,教师从着装到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职业素养、品质人格,也包括端庄大方的着装和高雅的谈吐,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美好的认知与影响。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从各方面提升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观察、感悟和模仿中发展性格、优化自身品德并实现良好人格发展。

三、立足教材融入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在其形成与发展中表现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数学中的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等均遵照从特殊再发展到一般的真理,并遵循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在这个概括、总结、推导与拓展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广泛应用。,在代数章节的教学中,其中加减乘除就体现着彼此矛盾关系但基于正负数以及分数概念,则其中矛盾实现朴素转化,从中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需要利用所给条件将未知变为已知、将复杂变为简单,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转化原理。在数学学习中,还包含不少唯物法理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利用相关数学思想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融入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数学作为初中的重点学科,要担负起学生的德育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恰当的手段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在我国自古及今的数学发展史上,涌现过很多著名数学家克服困难、努力钻研、敢于创新,在数学领域不断探究事物真理并做出积极贡献的数学家。如,祖冲之发明的圆周率刘徽创立的极限思想等,都使我国古代数学在当时居于领先的地位。教师可通过讲解数学发展史及数学家的事迹及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五、在数学学习探究中培养学生数学品质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品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做出示范,对于数学推导要严密、形成知识闭环使之朴素印证;要培养学生演算中保持规范格式、规整书写以及清晰的步骤明的解题思路,并且要认真检验结果,不断修正和完善,帮助学生养成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形成严谨的数学品质。同时,基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教师要通过数学知识与定理讲解,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与困难,并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多角度探究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与创新精神。如,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包含有重难点知识,特别是一些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给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数学思想的内涵,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知识的内在关系,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与思维方法,夯实其数学学习基础,通过优化学生数学品质提高其综合学习力。

六、借数学家事迹使其形成远大理想信念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具有坚定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也体现着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数学史古代数学家为了民族的强盛而从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如,我国当代数学家华罗庚虽然幼时并没有得到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钻研成为解析数论的创始人,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著名的华氏定理以及华氏不等式等成果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在他的数学研究史上,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但他却以艰苦研学、创新探究的亲毅力在数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教师可通过讲述华罗庚的数学精神与贡献,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探究精神,培养符合社会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融德育于学科教学,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驱动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认知、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主要途径。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其中不乏德育因素,是实施德育教学的主要课程[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教学形式中所包含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使其在提高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和感知数学发展史,感悟数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其努力学习、提升素养、创新探究、报效国家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品质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小成.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J].名师在线201920.

[2]万彪.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14.

[3]张思琪.探究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融入德育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