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

摘要 【摘要】摘要:“双减”政策推出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减负增效,简言之,就是为了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成效。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依托。在传统的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主要以讲解、引导学生做题等方式展开授课,最终无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成效。本文将结合当下环境背景,重点围绕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这一话题展开科学的分析与论述。
DOI
作者黄丹婷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

黄丹婷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推出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减负增效,言之,就是为了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成效。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依托。传统的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主要以讲解、引导学生做题方式展开授课最终无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成效。本文将结合当下环境背景,重点围绕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这一话题展开科学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双减”政策;减负增效;小学课堂;接地气的策略与方法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减负增效成为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生一直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这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带去了一定负面影响。为切实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未来,一线教师需要切实突出“减负增效”的教学方针,举措并行,向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引导,切实保证学生在较压力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学习。

一、积极改变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标的持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设定可以迎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案,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师要紧跟双减政策,深刻认识双减目标以及双减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彻底颠覆个人的教学理念。另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切实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立足这一根本理念,持续强化个人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确保现场的教学氛围维持最佳,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全方位投入课程学习,而且还可以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强化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推进高效学习。

二、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为迎合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落实好“双减”政策的各项要求,切实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数学课堂现场呈现出更符合喜好、更显“接地气”的模样,在未来,各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课堂氛围压抑、学生承受巨大压力、教学效果差等诸多突出痛点,积极地改变课堂现场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提问式等不同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全面激发,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比如在围绕《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着不同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将他们分别划分为分子和分母,通过在现场参与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升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为切实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减负增效的最终目标,首先必须要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关能动性,为实现这样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动等特色来组织各种与主教材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此才可以让学生持续保持着对课堂的高度注意力,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各类教学活动中去。

比如如果下一节课即将围绕《观察物体》展开教学,那在这一节课结束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下一节课的时候拿一个家中小物品到学校,然后在课堂现场彼此分享个人所带来的各类物品,借助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观察各类物品的方式就可以让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观察物体的角度、形成多元思路得以有效的达成,同时,因为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有彼此间的交流,所以往往可以让课堂整体的氛围更好,进一步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科学布置课后作业

所谓“双减”指的是减作业、减压力,同时“双减”还要求,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精准地进行设计和把握,确保最终布置的作业的确是科学合理的,可以确保学生在投入较少时间、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可以因为作业的完成,加深他们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

比如在围绕《认识小数》一课结束教学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布置如下作业:同学们,请你们晚上到商店超市,真实体验“小数”的各类应用场景,并将自己喜欢的、商品价格带有“小数”的数字记录下来,然后在下一节课的课堂上,全班进行统一的汇报,你们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吗?通过这样科学作业的布置,不但学生在课后的作业压力不会大,而且他们还很会争着、抢着想要完成作业,这是因为这样的课后作业属于寓教于乐式的,所以学生们很积极参与其中,最终的作业完成效率也会更好。

结束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确保在降低学生负担、减少课后作业量的同时,可以增加教学的最终效果,在未来,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个人的教学理念,深度研究双减”的政策内容,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课堂教学工作,并布置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如此才可以通过多举措并行,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安梅,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J],新课程导学,2021(Z1):5-6.
  2. 陈向红,张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23):47-4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