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摘要 【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更应凸显思政元素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挖掘人体解剖学中的医学伦理、生命尊严等思政内涵,并巧妙将其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不仅能够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更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医学的社会价值与职业责任。本文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共同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DOI
作者师永双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课程思政元素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师永双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泰国博仁大学)

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更应凸显思政元素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挖掘人体解剖学中的医学伦理、生命尊严等思政内涵,并巧妙将其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不仅能够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更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医学的社会价值与职业责任。本文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共同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体解剖学;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一、优化与完善教学大纲

鉴于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高校应当重新审视并优化教学大纲,为其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具体而言,高校应紧密结合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性,明确课程在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方面的目标,进而确立与课程思政相契合的教学目标,从而全面优化和完善课程的总体教育目标。这一目标可设定为: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与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培育学生秉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卓越的医学技术服务于医学实践。此外,鉴于思政元素在人体解剖学不同课程内容中的体现各有侧重,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特性。例如,在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实践教学环节,则应以塑造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为核心,实现人体解剖学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体解剖学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的德育效果,教师需要细心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挑选出两到三个与专业课程紧密融合的元素,从而充分发挥人体解剖学的教育功能和课程思政的德育作用。

例如,在教授骨学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深入阐释骨髓的生理作用,特别是红骨髓在造血和维持血液健康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骨髓在人体失血时能够转化为红骨髓,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现状,引导学生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此外,在介绍人体解剖学发展史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解剖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解剖学研究或事迹,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介绍古代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中关于尸体解剖的记载,以及宋慈的《洗冤集录》和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等著作中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医学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更进一步地,教师还可以将学科发展历史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相结合,通过讲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例如,在讲授器官和人体的统一关系时,教师可以穿插介绍相关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以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所展现出的生命之美。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精心策划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对于确保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前需紧密结合思政教学目标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以课程思政元素为核心,构思出科学且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直接讲授等,以高效的方式展现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

例如,在人体解剖实践环节,许多学生会因首次接触尸体而产生恐惧心理,这种心理若长期存在将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医学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尸体标本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对尸体标本产生敬意,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尸体解剖实践,进而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提升道德素质与专业素养。教师在制订方案时应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落实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在推进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凸显思政的德育功能,还需确保思政教育在教学评价中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无法准确评估思政教育的融合成效。因此,教师需要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政素养的提升。

具体而言,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人体解剖学试题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考试成绩来初步评估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掌握情况。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最后,实施成果展示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综述、辩论演讲、心得感悟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政素养的提升。在展示结束后,教师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还需特别关注思政教育方面,以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不足,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总之,该评价机制使教师能精准掌握学生在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融合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为教学优化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他们的思政素养和医学人文精神,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课程思政元素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融入,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医德医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推动我国医学专业教育的优化与改革,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鑫磊,李益民,李雪梅.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2,(02):36-38.

[2]陈金锋,张海玲,肖春苟,等.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解剖学研究,2023,45(05):483-48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