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22年晋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研究”(JJ2022-ZX23)部分研究成果
谈“双减”政策下分层理念融入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章荣立
福建省晋江永和中学
摘要:双减政策下实施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需要立足学生实际,以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体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作为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分层作业设计中获取相应数学知识内容,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初中阶段人才培养工作需从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初中数学作业实施分层设计是当前先进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初中数学作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初中人才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均有重要的积极性作用。
一、保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我国的教育活动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教师需要注重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不受影响。对此,分层理念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并积极的探究深入落实分层理念的策略,以此实现从整体上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是保证作业设计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大部分初中生对作业有抵触心理,究其原因是在完成的过程中,容易被有难度的作业困住,极大地影响了初中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为此,在分层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既能够照顾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学基础扎实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的作业设计为例。这一章节学生需要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其中涉及的知识都是定理,只需要学生理解之后记住即可,在具体的练习中,灵活运用这些其形式和判定定理,即可正确解答证明题。但是,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帮助初中生有选择性地完成数学作业。比如,作业可以设计为:给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整理课堂讲解的性质和判定,并尝试进行解说和应用;给其学生布置实际的证明题,这些证明题也分难易程度,并告诉学生哪些证明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运用多种作业评价方式
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整体,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知识的整合性与整体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所以作业设计也要符合知识的整合性,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例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突出本节课的主题,既要有对零散知识的考察巩固,也要对知识进行整合,锻炼学生知识调动能力,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当学生学完相关基础概念可以让学生自行编一个故事或者口诀帮助记忆理解。作业效果的评价不仅仅取决于对结果的评价,还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也不需要一定通过分数的方式加以评判,也可以使用鼓励话语进行评价,或者学生互评的方式。作业评价方式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作业加以灵活运用。作业评价的目的虽然落脚于对课堂效果的巩固和检验,其最终应该落脚于学生从作业中学到的思维拓展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如:对于探究性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互评加上教师评价。这样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关系到课堂效率,更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教育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我国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双减模式对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通过对作业设计的不断改进,分层布置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因材施教,使作业有效发挥其基本的巩固知识的功能,同时真正实现其育人使命。
三、注重辅导中的分层,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辅导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依然存在不理解的问题,这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而教师则可以借助辅导过程,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新知识。对此,在分层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对辅导环节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提升辅导活动的质量。在落实之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此改变传统的辅导模式,渗透素质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中心,优化辅导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当学生完成的数学作业中存在错误时,教师可以先不标记错误,而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对该部分知识认识得还不够准确,需要根据自己的错误答案,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当学生给出准确答案之后,数学教师再画上对号,这样能够避免教师画上的评价符号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这样的辅导模式下,师生之间不再是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而是一起学习知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关系,转变作业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利于引导学生喜欢作业。此外,针对学生检查之后,依然存在错误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重新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点,并借助新的作业练习内容,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作业不是教师留给自己的负担,而是自己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渠道,以此逐渐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作业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及时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解决课堂问题、创新与实践、提高思维能力的必要方法。对学生来说,课前预习和课上听讲只能初步做到理解问题,要想让学识形成技能,变成可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还需要通过复习、完成作业等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雨,孟凤娟,郭春东.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探讨[J]. 科技风,2022,(27):40-42.
[2]陈志辉.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J]. 新课程,2022,(34):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