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探究
王志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互联网紧密相关。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艺术细胞而设立的,现阶段“互联网+”的技术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教学方式之一,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多种新思路。教学中采用了互联网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拓宽更多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本文就“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音乐;教学
【正文】音乐教学是义务教育当中培养学生艺术细胞的一门课程。这门学科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初中生日常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形成完整的人格。“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这也是现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初中音乐在“互联网+”的辅助教学下,能够使学生加强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改变学生对音乐课的以往看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打造视听盛宴,点燃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知识视野,营造音乐氛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以此来将枯燥的音乐课程转变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音乐课堂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能够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能够拓展音乐的知识含量,让学生不再单一地认为音乐课堂只是简单的唱歌,听歌,更多的是放松心情,使人心情愉悦的课堂。
一、打造视听盛宴,点燃学习兴趣
音乐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艺术涵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以及审美。而信息技术刚好可以打造视听结合的音乐课堂,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仅可以打造丰富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对于互联网的认知比较熟悉,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唱歌的技巧,而且还能够了解更多材料之外的内容,利用好网络资源,有助于学生提高唱歌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视频,音频有效整合,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学习《唱脸谱》这首歌的时候,对这门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给学生拓展脸谱的由来,以及脸谱文化流传百世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带有感情色彩地来唱这首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普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补充音乐名人的小众故事来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聆听和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到京剧脸谱的重要意义。这个时候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这首歌的MV,让学生跟着视频画面演唱,打造视听盛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课是热烈欢畅的。这样一来,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也能够体验音乐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音乐教材的知识量仅仅只有课本内容,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根本无法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也无法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知识视野,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的了解不仅限于文字,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技术拓展相对的故事。现如今互联网的时代下,学生借助网络可以学习到大量的音乐知识,也能够快速地掌握学习音乐歌唱的技巧,而这些全部都是课本内容中无法呈现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适当地采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只拘于课本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增添学生对音乐方面的认知,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魅力的感悟。
例如: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为例,教师可以先从网上下载与之相关的演奏视频,让学生进行观赏。因为是越剧的唱法,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插入相关的越剧视频介绍,来拓展学生对于越剧的认知。此外,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耳熟能详的一个凄美爱情小故事,教师拓展这个爱情故事的时候也要适当地对学生提问:为什么祝英台和梁山伯没能阻碍在一块儿?教师要紧跟故事的节奏,放背景音乐来进行这方面的情感叙述,引导学生跟着伴奏唱,给学生补充在那个背景下有一段怎样的历史故事,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
三、营造音乐氛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本身在初中的教育中占据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只有找对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而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代表着学生学习的一种态度,反而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让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着重地在课堂上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情感体验音乐作品达到有效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唱歌的时候才能够有情感的投入,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舒缓情绪,这远比知识内容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以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力为基础,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因素,来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有鉴赏作品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月光》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营造音乐氛围,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这首歌的旋律。通过信息技术的导入学生可以伴随着音乐观看这首歌曲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学生在聆听月光这首歌曲时,教师要带着任务让学生分段聆听,感受音乐家每一段描绘的意境。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不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环境,体验到音乐家经历的情感,而且还能够加强对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从重追击,引导学生结合补充的网络资源,感受到歌曲的风格是速度较慢,节奏鲜明。长此以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在这种“互联网+”的背景引导下,学生也能够培养独特的音乐欣赏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课堂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出现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能够让教师的教学之路更加的科学化,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打造视听盛宴,还要利用互联网+科技拓展知识视野,以及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来增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中学生的音乐课,通过“互联网+”的辅助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也进而提高初中生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婵.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新思路 [J]. 传播力研究, 2019, 3 (07): 158-159.
[2]胥仁高.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新智慧,2020(23):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