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探究式教学也在不断优化创新中获得新的发展。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还对文本内容的深度学习起到一定帮助。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展开思考。
DOI
作者王雪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4(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王雪

吉林省前郭县王府站镇蒙古族学校 131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探究式教学也在不断优化创新中获得新的发展。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还对文本内容的深度学习起到一定帮助。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展开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必备品格、正确观念、关键技能,能集中体现出课程的价值,小学语文课程能助力学生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在接触、学习、运用、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中能提升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及文化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强化信息处理能力、语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当前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存在未能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问题,语文教学实践有待优化。基于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探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优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素养概述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整个学生进行系统化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日常语言应用不断优化以及规律性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因此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之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效果是尤为重要的。在小学阶段之中的语文学习里,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于语文基础性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和学习,同时对于语文知识的不同类型以及使用语言来表述自身观念的方法进行培养,实现从粗略的阅读学习到深入情感感受和技巧分析的升华,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后续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中强化写作情感的训练,帮助学生在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中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其文化素养。

2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围绕语言构建及运用素养,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素养形式,主要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中形成。因此,在以“语言构建与运用”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构建及运用机会,使学生能积累更多的语言实践运用经验,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构建及运用的能力。首先,教师应积极实施诵读教学策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方法。通过诵读,学生不仅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记忆,丰富知识储备,还能在诵读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及情感的共鸣,以此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策略是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

2.2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做的不仅是教会学生课本中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他们如何恰当地表达情感,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学,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疑惑组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个性表达中形成共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再对小组讨论中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学生的自学和讨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在课文教学完成之后,还可以请几个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将理解的课文内容以表演出来,进而加深对作品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2.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其次还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只要学生培养起了优质的阅读学习的习惯,就能够充满自主性地在语文学习海之中畅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性的阅读学习对于不同学习阶段之中的学生来说会有着一定的学习要求区别,而在小学阶段之中的学生就不可以对其有太高的阅读要求,教师需要等到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了再进行其自主性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而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比较大,同时在课堂之余的休息之间中往往也会倾向于做其余科目作业,很少有学生会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的阅读。一个优秀的阅读习惯是会陪伴学生终身的,因此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以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主动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堂之外书籍,以实现对于学生阅读数量的提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化。在坚持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鼓励之外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同时也可以在进行文章解释的时候将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分享给学生。最好是选用一些古代的正能量故事和经典人物,以此来实现学生对于传统知识文化的接收和影响,帮助其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文化的优秀魅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吸收的教学内容。

2.4优化评价举措

小学语文教师需重视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第一,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的目标,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读课文时,除了要关注学生阅读是否流利、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有感情以外,还需将“对阅读感兴趣、有信心”设为评价的目标,加强激励评价,渗透赏识教育思想,减轻学生读课文的压力,乐于在师生面前朗读诗歌、文言文、作文,继而助力学生强化语感及心理素质;第二,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的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编演课本剧时利用信息技术把表演的过程拍摄下来,并在课后服务环节播放视频,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评价,确保评价内容具体、明确、直观,可以指引学生调整课本剧编演对策,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表现力、合作能力等素养;第三,教师要多角度利用教评结果

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和培养起来的,不是靠灌输来实现的。教师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指导意义,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春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2):60-62.

[2]赵亚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课文语文,2021(6):95-96.

[3]谢勇.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2021(12):4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