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杨慧茹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需要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革和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融合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一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部编版初中教材部分课程为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以期对将来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辅助,也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运用积极的态度去运用相关教学举措,让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愉悦的、高效的、区别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自主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实现自我提升,完成自身的蜕变。同时也为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奠定经验基础。
一、融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规范,还要培养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过于枯燥和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因此,融入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互动等手段,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民享有的不同权利和义务,如选举权、表达权、受教育权、纳税义务、服兵役义务等。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这些权利和义务是如何保障和履行的。随后进行拓展新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和探究来拓展新知。还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案例或新闻,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问卷,调查自己的同学或家长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态度,总结并反馈结果。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也是一门能力性和素养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要运用和评价知识点。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因此,融入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分析、反馈机制、个性化等手段,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科学和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信息化的数据分析教学以及个性化的反馈机制教学引入其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根据信息收集、自主调研等形式完成既定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予的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综合判定,并制定下一步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这样定制型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融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智力性学科,也是一门情感性和人文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道德与法治情感与态度。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查,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和引导。因此,融入信息技术,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感共鸣等手段,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情感和态度。从而促进学生从多个层面全面发展。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或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引发他们对维护国家利益的思考和反思。在观看影视剧作品之前教师要有目的性的进行问题引导,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看。观看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创设相应的讨论环节,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解决观看影视剧作品前设置的问题,一个是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高度,让学生们对维护国家利益有更高、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与自己的生活、行为等进行紧密结合,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提升对自身的要求,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融合信息技术,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有道德、有法治、有素养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金凤 .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J]. 新智慧 ,2021(19):59-60.
[2] 胡乐滨 . 小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J]. 新课程 ( 小学 ),2019(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