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吴亿中 左国斌
(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418008)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发生时间时段、损伤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足球运动;运动损伤
1 前言
足球运动是一项学生非常喜爱、并可以丰富学生课后活动的运动项目。因为小学生自身水平不高、场上身体碰撞激烈的特点,使得学生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本文是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期为今后怀化市鹤城区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以怀化市鹤城区欧城小学、实验小学、宏宇小学足球队队员每个学校各20人,共计60人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搜集和汇总有关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相关的书籍与文献。利用问卷深入了解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本情况、发生率、部位、类型问题。利用 exce软件对调查所得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本研究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怀化市鹤城区欧城小学、实验小学、宏宇小学的足球训练队共60名队员,在近一年的训练和比赛中,队员真正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人数有31人,占总人数的51.7%,表明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率较高,损伤的情况严重,教练以及老师们需要注意小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
表1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率情况调查统计表(N=60)
|
受过伤 |
未受过伤 |
人数 |
31 |
29 |
比例 |
51.7 |
48.3 |
3.2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表2显示,怀化市鹤城区三所小学足球队的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有踝关节占64.5%、膝关节占35.5%、肘关节占32.3%;其次是肩关节占16.1%、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占16.1%、髋关节占3.2%。
当今足球运动技术复杂、战术多样,运动中大多数技术主要用双脚来完成,在高速奔跑和激烈对抗下,需要经常改变身体平衡和方向,下肢的韧带和肌肉大多不是在正常情况下发力的,因此很多时候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是下肢。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的对抗激烈、过分力量的抢截球动作和超负荷运转成为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因素[1]。
表2 足球运动损伤的关节情况统计表(N=31)
|
肩关节 |
腕及掌指关节 |
肘关节 |
髋关节 |
膝关节 |
踝及趾关节 |
人数(人) |
5 |
5 |
10 |
1 |
11 |
20 |
比例(%) |
16.1 |
16.1 |
32.3 |
3.2 |
35.5 |
64.5 |
见表3显示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为上肢部占35.5%,下肢部占80.7%,腰背部占29.0%,其次是头颈部占9.7%、胸腹部占3.2%。从数据上看出,小学生在训练或比赛中下肢部发生损伤的几率最大,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很容易受伤。
表3 足球运动损伤的部位调查统计表(N=31)
|
头颈部 |
腰背部 |
胸腹部 |
上肢部 |
下肢部 |
人数(人) |
3 |
9 |
1 |
11 |
25 |
比例(%) |
9.7 |
29.0 |
3.2 |
35.5 |
80.7 |
3.3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类型
3.3.1按照组织结构分类的情况
如表4按照组织结构分类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主要是以肌肉韧带拉伤或断裂占80.7%、关节脱位占26.0%为主,而其次是四肢骨折占9.7%、脑震荡占6.5%等。现代足球攻防转换较快,球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来球时反应不过来做动作,导致动作运用不正确,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表4 足球运动损伤的组织结构分类情况统计表(N=31)
|
脑震荡 |
四肢等骨折 |
关节脱位 |
肌肉韧带拉伤断裂 |
人数(人) |
2 |
3 |
8 |
25 |
比例(%) |
6.5 |
9.7 |
26.0 |
80.7 |
3.3.2按照运动损伤病程分类的情况
急性损伤的情况是属于伤后症状迅速出现;慢性损伤则是发病缓慢,症状渐起;陈旧性损伤时伤后病程长,病情延绵。见表5可以看出急性损伤人数有23人,占总损伤人数的74.2%;慢性损伤人数有9人,占总损伤人数的29.0%,陈旧性损伤的人数有4人,占总人数的12.9%。因此可知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由于足球比赛的身体对抗激烈,在比赛中因跳起抢球落地不正确、冲撞、注意力分散或动作运用错误、摔倒都容易产生急性损伤。数据中的慢性损伤、陈旧性损伤虽不是最多的,但也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表5 足球运动损伤的病程分类情况统计表(N=31)
|
急性损伤 |
慢性损伤 |
陈旧性损伤 |
人数(人) |
23 |
9 |
4 |
比例(%) |
74.2 |
29.0 |
12.9 |
3.3.3按照运动损伤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的情况
轻度损伤是指受伤后对日常生活及训练影响不大;中度损伤是指伤后不能进行完整的训练,必须进行治疗;重度损伤是指参加不了正常的比赛和训练,需停止所有训练,进行长期住院治疗[2]。
表6显示怀化市鹤城区三所小学的足球训练队队员运动损伤发生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损伤,损伤人数有26人,占83.9%。其次是中度损伤有8人,占25.8%;最后是重度损伤有5人,占16.1%。
表6 足球运动损伤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情况统计表(N=31)
|
轻度损伤 |
中度损伤 |
重度损伤 |
人数(人) |
26 |
8 |
5 |
比例(%) |
83.9 |
25.8 |
16.1 |
3.4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3.4.1准备活动不足
现在每个项目都讲究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必须安全科学地进行,才能有效保证运动员不发生运动损伤。足球运动的强度大,身体各部位肌肉、关节一旦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小学生在这方面不太重视,再加上意愿不是很强烈,也有可能是天气的影响导致肌肉不够松弛,太过于紧张,从而导致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另外一种可能做了准备活动,但不够充分也有很大的几率导致损伤。因此,在足球运动中进行准备活动是有必要的。
3.4.2技术动作运用错误
技术动作运用错误,主要是足球技术动作没有很好地掌握或技术运用地时刻、地点不当。而在当今高强度、强对抗的足球比赛中球员很容易运用动作错误、摔倒等,导致某个部位或者关节易发生损伤。而小学生踢球时间往往不长,技术大多比较粗糙,加上足球训练时间有限,课余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踢球,而课外活动往往是自己学生组织的比赛,这种对足球技术概念的模糊认识和掌握残缺不全的技术,在进行激烈的足球训练或比赛时,极易产生运动损伤。
3.4.3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运动员在足球训练或比赛的过程中缺乏保护自己的经验,不知道正确地运用前滚翻等技术动作来缓冲或抵消对抗带来的冲击力。足球运动员在训练或在比赛时,把注意力都过分集中在争得球的控制权,从而忽视了足球运动中抢球对抗的危险因素,便会造成运动损伤[3]。
3.4.4场地因素
青少年运动损伤主要是擦伤、扭伤和拉伤,由于比赛场地条件差,大多数运动员摔倒后被场地擦伤,也有时候因场地不平导致脚踝扭伤,加速跑的时候容易拉伤,因此场地因素是运动员受伤的原因之一。
3.5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的探讨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2)遵守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休息。
(3)加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注重体育道德。
(4)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和自我保护意识。
(5)加强足球运动损伤后的康复处理,避免由急性变为慢性的损伤。
4.结论
4.1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达到51.7%。
4.2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在比赛时的损伤发生率高于有组织和无组织训练中;
4.3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足球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是下肢部,上肢部和腰腹部次之;损伤的主要关节依次为踝关节、足膝关节、肘关节。
4.4怀化市鹤城区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以准备活动不足为主,身体功能、心理状态不良技和技术动作运用不当是次要的原因;最后对方动作粗野、思想上不够重视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孙辉.金杰.甘肃省校园足球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D].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2018.275-277.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3-196.
[3]张尧.樊申.新乡市初中男子足球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