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 用好“老”教材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的些许思考

摘要 【摘要】摘要:2022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机遇是新课标给新时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挑战是站在新课标下对教材的理解、领悟和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教学对象的学习效果。研读新课标,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对教材知识进行发散,更要整合提炼,将初中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并站在大单元的高度把握教材,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DOI
作者陈翠霞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立足“新”课标  用好“老”教材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的些许思考

陈翠霞

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246000

摘要:2022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机遇挑战。机遇是新课标给新时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挑战是站在新课标下对教材的理解、领悟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教学对象的学习效果。研读新课标,领会其丰富内涵教材知识进行发散,更要整合提炼,将初中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大单元的高度把握教材,才能够更好理解数学教学,更好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研读教材教学创新理解数学

2022版新课标的实施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机遇挑战。机遇是新课标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努力的方向,挑战是站在新课标下对教材的理解、领悟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教学对象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教材的一些所思、所想、所悟所惑进行交流

一、数与代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要求学生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学要求是: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避免繁琐运算。

新课标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表现在: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景中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素养与能力;注重实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核心素养

二、空间与图形

学生将通过这部分内容探索基本图(直线等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对称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事物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经历观察、想、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这部分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上叫做“几何”,现在拓展为“空间与图形”,突出了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特点现实背景及其教育价值,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从而拓展“空间与图形”学习背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育价值。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将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教学中,应注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应注使学生在具体情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四、综合与实践

现实生活或具体情中的很多问题或现象都可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能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再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如一次函数中,在研究一些不确定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就用“直线”来模拟发展趋势的问题,任选取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出很多条直线,但确定哪条直线更适,又涉及到离散与集中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用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在学生数学思维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以数学活动形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生活中处处数学,处处有数学的价值。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让学生感受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贯通。

数学已经向一切学科与社会部门渗透,许多学科因为有了数学才得以更好发展,所以普及现代数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课题学习

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它沟通了生活中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用几何、代数、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交织在一起的形式现,可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来职业和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学文化

新课标对数学教学强调素养导向能力为重。初中教材部分章节以阅读与思考、数学史话、数学园地等形式,介绍相关知识背景,介绍数学家事迹等传递数学文化,如《勾股定理》、《九章算术》等知识介绍。数学是人类的科学,数学发展史就是人类探索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作好引导,根据教材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史,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文和数学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是对初中教材的一些思考与认识,可以说新课标是初为人师者教学的指明灯,也是老教师教学创新的舞台。华罗庚先生说:读书的方法就是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对我们数学教师而言,华老的这句话不仅要求我们要深深研读新课标,领会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对教材知识进行发散,更要整合提炼,将初中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大单元的高度把握教材,才能够更好理解数学教学,更好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初中数学教材.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