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对禾加镇水果“爱媛”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摘要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城乡各类幼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特色教育”;强调“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感受我国文化的丰富,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认为,只有实施本土化课程,才能将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景组成有价的教育资源影响给幼儿,也才能使以上《纲要》精神得以落实。
DOI
作者吴亚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幼儿园对禾加镇水果“爱媛”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仁寿县禾加镇幼儿园    吴亚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儿园城乡各类幼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特色教育”;强调“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感受我国文化的丰富,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认为,只有实施本土化课程,才能将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景组成有价的教育资源影响给幼儿,也才能使以上《纲要》精神得以落实。

关键词:本土化幼儿教育资源;课程开发与实践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通过本土文化的影响,可以对本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从而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意识,加强其对于乡土的亲切感。加之我园处于禾加镇,这里盛产水果,其中以爱媛最为出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这种水果,通过对此水果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养成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有利于幼儿可以进一步与深入的了解爱媛,所以在基于本土的教育资源课程着力开发水果爱媛,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进行合作教育实践。开发出有关幼儿园中班年级特色课程,实现本土水果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幼儿天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例如:果树是怎样成长的?水果怎么变了颜色?水果应该怎样储存才不会坏呢?让孩子去观察、发现植物的奇妙,了解它们的生长规律。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探究环境和契机,激发认知潜能。而水果资源的开发活动就可以作为一种与现代科技有别的科学探究活动资源,吸引幼儿注意力,促进探究能力发展。

(二)开发本土资源课程有助于幼儿了解、传承本土文化,热爱家乡,培养勤劳的优良品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孩子们对现代电子产品越来越熟悉,对身边显知文化却鲜有渠道深入了解。孩子们只知道吃水果却不知是怎么来的,更不知水果要经过多少劳动才能获取,不知这其中的过程有多艰辛。所以非常有必要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课,以促进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的优良作风。

(三)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展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就幼儿园的幼儿综合能力来说,体格发展、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都还需要更大的提升,而单纯从单一常规的活动中去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进行培养,对本土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就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课程的设计涵盖了五大领域活动,更加全面的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采摘活动的开展促进孩子们体格发展,从幼儿园种植豌豆和蒜苗来看,幼儿肌肉得到发展。孩子们更喜欢这样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有趣味、有探索、有合作的活动。

观察力是学习探究过程中一种必需的一种能力。爱媛课程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善于观察,从种下树苗的那一刻起,孩子们基于对植物生长的好奇,总是每天都要去看看植物的变化,“今天长高了吗?”“叶子长了白色的虫”,有关于植物生长的一切秘密都需要孩子去细心观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

植物生长的进程中,孩子们提了很多疑问,抓住教育契机有意识进行引导,帮助孩子们将探究的欲望转化为实际探索的行动,这就包含了去观察比较、记录、测量、分析等科学行为,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孩子们的团队协作,合作挑水浇灌、轮班进行管理、共同分析解决困难、讨论、商量各种问题,这都需要孩子们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基于孩子们对植物的热情和期盼,老师有计划的让孩子们进行艺术表达,如用语言、诗歌、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描绘植物,表达活动感受。在活动开展中,孩子们用绘画记录了树苗的生长过程、同伴照顾树苗的画面、收获果实时的喜悦,学习创编了农民劳作时的诗歌、舞蹈,采摘后用橘子皮与家人一起完成了极具创意的“橘子皮艺术品”,都成为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构建幼儿园本土资源课程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技能、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动态生成的形式构建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实施幼儿园本土化课程。这是教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本土化资源园本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

总结:

利用本土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幼儿初步养成对周围事物美的观察,形成初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利用环境体现本土文化气息,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增强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和教师和谐发展,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课程学习,同时也让教师从中提升教学技能,更好的教导幼儿接下来的学习。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改进而逐步实现。相信在幼儿园的支持和教师胡不懈努力下,本土资源胡开发与利用一定会对幼儿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6.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

[3]张宇萌.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研究[J]信息周刊,2018(30):321-321

[4]李桂芳.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乡土资源的利用教育导刊[J]

[5]李燕玲. 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7):P.42-4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