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如果班级是一个容器,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班级文化。本文就小班化的班级文化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DOI
作者王珊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小班化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王珊

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如果班级是一个容器,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班级文化。本文就小班化的班级文化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小班化   班级文化  建设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说到班级文化,先要谈谈什么是文化。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二、小班情境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营造小班化氛围

小班化氛围与学习环境、教学情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营造班级无痕的小班化文化氛围,让班级成员走进教室中能深切的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班!让其他人走进教室感觉耳目一新。凸现班级文化的影响力,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并以此产生陶冶和教育作用。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开学初就要求同学讨论班级目标、口号、班训和展现班级风采的班诗,并要求学生用中英文写,凸现小班英语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熟悉了、交流了、合作了,班级凝聚力加强了。为了使学生能张扬个性、勇于创新,做一位志存高远的学生,我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自己的座右铭、理想、特长、爱好、各学期目标以及父母的寄语,也要求学生用中英文写,我把这些以班级海报的形式张贴出来,并在他们的自我介绍中附上他们的照片,以此激励学生,时时能见到,时时以自醒、自勉,唤起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不断强化这种精神,弘扬这种精神,让班级精神深入人心,从而凝聚集体、规范个人、促进发展。

②凸现艺术氛围:教室毕竟是学生读书养性的地方,必须要有些书卷气和艺术氛围。开学早期,我查阅许多资料,也走访了北京、天津的一些实验学校。经过与学生调查、讨论,教室墙上挂着学生字画,教室摆放一些花草,挂着“明德笃志”的班训,中间墙壁两侧是一副行书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教室的左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找到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感觉。又设有英语角、共青角、团队风采角,每日一句名言等。走进教室,顿时让人感觉一股浓烈的艺术氛围和一团书卷气。

③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小班化教室内课桌的排列也能展现个性,早期我们随意出新:马蹄型、心型、面对面的小组型、一排五人的秧田型、凹型等,经过一个学期,走向基于科学理论和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及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创新。如便于测验时独立性,以及讨论时分小组时自由性,现行团队管理的六人方块小组型。我班自制了六个宣传栏,平时在班级宣传栏中可出学习期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览、运动会特刊、教师节特刊、外教特刊等,也可配合节日庆祝活动,布置教室,也可有我们的作品展示,可呈現我们的心得分享等。这些是我們学习內容的延伸,更是突显出我们的班级特色,活跃班级文化。

本着“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我努力将教室变为学生心驰神往的学习园、智慧园、理想园。师生均可在一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描绘、装点自己独特的一片天地。

2、成果展示台

好表现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大家的赞扬。因而教室理应成为赞美学生学习的实验室。

(1)、“自己的天地”展现学生的风采。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小画家”、“巧巧手”、“我们的作品”等展示学生们自己平时学习的成果(只要他自己满意就可展贴)。“你的画真美!”“你的小制作真精巧!”“你做的作业真棒!”……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他人的赞美时,他们就会真切地体验到付出劳动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自豪感会由然而发,表现欲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学生们在相互欣赏作品的同时,还会相互比赛,看谁的作品多,谁的作品棒。从而营造了相互竞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我的成功我来夸”光荣榜。从一点看学生,可能只有1%的好学生,而从多个角度看,可能就有99%的好学生。分数的唯一尺子使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而多把尺子量学生,可以鼓励更多的成功者。“小班化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于大班的客观条件。在光荣榜上,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重点。“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小发明之星”、“体育小明星”、“小乐手之星”、 “小画家之星” 、“环保小卫士”、“故事大王”等等,再也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在这里,每个同学都可找到自己的名字,发现自己的优点。这些评比活动都可由班级学生自己组织评选,并可举行仪式,请老师或学校领导来给同学“授星”。在“星”的召唤和激励下,同学们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既相互学习,又相互竞争,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情操陶冶场

教室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优美的教室环境,可以使生活其中的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的“道德信念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第18、19页)这说明了环境对人具有教育内化功能。优美的教室环境具有榜样和诱导的力量。有人说过,“环境能说话”,这一点也不夸张。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哪怕是平时行为不太检点的人,当一踏入环境幽雅、富丽堂皇的宾馆也规规距距,不敢大声喧哗,不敢随地丢烟头、纸屑、吐口痰弄污优美的环境,以免招致人们厌恶的目光和愤怒的谴责。因而在整洁、有序的基础上,要发动学生美化教室,比如用纸画、剪、刻、贴亲手制作各种漂亮的窗花、可爱的卡通图片贴在窗上和墙上,在天花板上布置蓝天、明月、星空等;在课堂作业、课间休息时播放音乐和歌曲,让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在这样一个自己创设的轻松优美的环境里,同学们可以精神百倍的学习、游戏,谁也不会轻意去破坏。作业不再是负担,上课不再恹恹欲睡,玩耍也变得更加有趣。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如何去爱护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张雪珍主编  《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小班教室布置的原则》  《上海教育》  2000年第5期 

3、李夕芳 《关键、核心、与主体——建设良好班级文化之浅见》 《中国教育报》   2003年3月22日第4版

4、王帮虎主编   《校园文化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