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摘要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执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并学会区分是非、善恶。这种道德意识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OI
作者吴永玲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吴永玲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元通小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执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并学会区分是非、善恶。这种道德意识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法治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可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将现有的小学道法课堂变得更加高效、科学,是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面临的重点问题。

一、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实施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再次,在小学道法课堂中,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偏理论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过多创新,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整体较低。此外,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完善,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引导。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一)扩展认知维度,提升文化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人类道德与法治意识和精神推动的直接产物,它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普通定义次来说就是法律,高一层次来说就是人们的修养,素质。法律对于人类和社会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当人们在遇见事情的时候,法律可以给予人们合理结局的参考,但法律的意义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人们在法律的约束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质。法律的遵守从小抓起就是道德与法治的培养。“道德”是人类自身的约束,很多时候,道德与法治没有必然的联系,道德更多约束的人的思想,法治更多约束的是人的行为。有的时候人的思想和行为没有直接的联系,就好比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件事是错误的,但还是忍不住去做,有的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却碍于一些原因不去做。这样的事情需要从小训练,就是要抓住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教学意义,道德与法治才会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维度进行讲解,扩展学生的认知维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关注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

伴随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学生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应要符合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凸显核心素养价值的意义。“学科思维是一个学科认识世界独有的价值观念、分析系统和研究工具,它是学生多年后仍然能留在记忆深处的一种分析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通过对新课标要求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存在的独特的思维模式,是将民族、公平、生命、法治和责任感以及辩证思维的综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评价是要将学生的学科思维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现出来,浸透到学生的发展学习中。因此,教师在进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将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还要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培训中,这样才能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位。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学生成绩的模式,评价时要渗入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教学评价的真实意义所在,进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以评促教,彰显人本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是频繁以及丑象地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理解,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知识的内涵,以及学习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一个好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教师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采用评价的方式来促进教学的前进。实践是一切学习的最终导向,实践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最终意义,这也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最终目的。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在课堂中展现出高质量的教学标准。利用好评价的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人无完人,教师和学生都会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所以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客观公平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的评语健康的成长。

总之,新课程的标准不仅要强调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生参与度,还要最终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上,要让学生对真实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合理地运用,以帮助问题的顺利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合理运用知识的效果进行一个完整的检验。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发展,教师能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37-38.

2]崔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7):18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