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读懂孩子的父母

摘要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命最好的表达。既然有表达,就需要有读懂并回应的他人。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有时候也不免有些不能理解孩子的时候。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灵,才能做更有智慧的父母。每个孩子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孩子从心里都是希望自己做个优秀的自己,每个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而又积极向上。但总是有些孩子让家长很担忧而又束手无策。当你的孩子遇到以下情况时,建议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DOI
作者王雪
机构地区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4年3月第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4-03-2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做读懂孩子的父母

王雪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一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命最好的表达。既然有表达,就需要有读懂并回应的他人。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有时候也不免有些不能理解孩子的时候。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灵,才能做更有智慧的父母。每个孩子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孩子从心里都是希望自己做个优秀的自己,每个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而又积极向上。但总是有些孩子让家长很担忧而又束手无策。当你的孩子遇到以下情况时,建议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 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有时和同学之间只是一点小矛盾,孩子就会发脾气,比较容易暴躁,与同学发生一点冲突就会向同学动用武力。

案例1:小A同学是三年级的孩子,孩子特别喜欢寻求关注,喜欢武力。如果有同学碰到他或者冒犯到他,他就要武力回报。孩子认为,如果不打回去,就不是男子汉。孩子爱说脏话,课堂上随便任意胡说,引起哄堂大笑。孩子不爱学习,对学习不上心,不感兴趣。孩子妈妈与老师沟通时能认识到孩子的问题,但一直没有做出改变。孩子爸爸工作比较忙,每个周能陪孩子一到两个小时,没有发现孩子太多的异常。父母关系不太好,孩子特别想保护妈妈,什么事情都要听从妈妈的,看妈妈的眼色行事。有时候,为了保护妈妈不受爸爸的欺负或者伤害,自己就会比较乖。在家里能帮妈妈做除了洗衣服之外的所有家务。孩子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偶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想一直做完再回去,但是容易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恒心和兴趣,不能坚持。

案例分析:孩子的内心是不安全的,他的精力浪费在担心家庭的稳固状况和安危,总是担心自己的家被拆散。久而久之,孩子没有心思去学习,去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因为孩子一直都在焦虑。焦虑让孩子分心。孩子时而会想:我做这个,妈妈不会高兴的。做做那,爸爸也许会生气的。做做这个吧,爸爸妈妈也许都会批评我的。孩子逐渐不不知道如何去做,没有了方向,也不能专心地去做事情。甚至不能专注地玩耍、打扫卫生、整理学习用品等事情。家长要全面地了解情况。父亲在孩子面前没有积极地塑造勇敢、责任、威严、担当的形象,加上与孩子接触时间太少,孩子逐渐找不到角色认同,没有积极的父亲榜样去效仿,孩子的行为逐渐就不知道如何去做了。做做这不行,做做那不行。

心理与行为相互影响。心理特征具有爆发性,如果你的孩子爱发火、易怒等,首先要考虑是不是生理原因。神经系统类型和内分泌状况都可能是诱因。例如,甲亢患者容易莫名地烦躁。可以先带孩子去专业的权威医院,做核磁共振来反映脑细胞的活动,做彩超可以呈现大脑不用部位神经系统的分布。做生理上的检查并不是一种疾病的反映,这是一个问题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认识孩子。所有孩子内心的能量比较强大,关键要看这样的能量能用到哪些地方去。家长要正确合理引导孩子发泄自己的能量,让孩子的能量得到有效地发泄和利用。

二、孩子总是会和同伴发生矛盾,怎么办?

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不会与他人沟通,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和需要,不受同学欢迎。总是武力相向怎么办?

案例4:小D同学不会与人沟通。在别人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他就猛烈地回击他人,嘴里还不停地嘟囔“我不打回去就不是男人”。

案例分析:有些家长也许也深有体会,对于我们成年人,上了一天班觉得很累,或者单位有一堆没有处理完的事,我们感觉很烦,所以我们失去了耐心,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吼两嗓子或是打两下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大人做事的方式他们看到了,就是一个输入,有输入必然会有输出,他们就会学着你的样子来解决问题。有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他现在的样子就是曾经你的样子。所以我们会反思,难道所有问题想要解决不是都需要心平气和吗?好像没有哪一件事是在有情绪、发脾气中解决的,所以我们试着用心平气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揍你也是解决方式的一种,但那是最坏的,爸爸妈妈不想用,选择哪种方式解决问题由你来决定,你想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吗?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会选择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吧!有时孩子和我们成年人一样,需要给一个台阶。所有的方法或育儿经验,不会适合任何一个孩子,可能对有的孩子适用,或是适用一段时间,但没关系我们本身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另外,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形成恰当的角色认同。男孩比较倾向于学习爸爸的角色,女孩比较倾向于学习妈妈的角色。但是爸爸在家里的角色不能扮演冷酷的大男子主义形象。爸爸既要有威严,也有责任心;既要果敢,又要有智慧。孩子处在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期。如果爸爸的角色缺失或者被歪曲、被贬低,那么孩子就找不到自己的角色认同,容易导致行为混乱,心理失衡,更严重的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

三、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没有恒心,怎么办?

孩子容易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恒心和兴趣,不能坚持,没有恒心,怎么办?

案例7:小G是二年级孩子,总是对学习三分钟热度,学一会写一会就不想学了。据孩子父母反映,孩子在平时家里做事情也是没有恒心,扫地扫两下就不扫,练习拍球练一会儿就不练了。但是,孩子偶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直到完成到自己满意为止。

案例分析:父母要及时积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这个孩子比较果断,当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但这个性格好坏具有两面性。正面例子:假如让孩子学习投篮,他一定要投进去才休息。反面例子:别人和他玩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吃亏了,是坚决不允许的,要接着就打回去。父母要面对孩子要表达无条件地爱孩子,但是要有原则的,有边界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觉得父母是最爱他的,他才能充满自信。抓住孩子的优点进行及时地表扬,任课老师、特长班老师和家长要抓住正确的时机进行引导和训练。抓住这闪光点来鼓励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抓住这闪光点来鼓励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每天要与孩子亲子互动活动不少于1小时。培养孩子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陪孩子轮滑,陪孩子拍球、跑步等活动都可以。比如孩子有篮球特长班,就可以利用好孩子的这个兴趣特长,假如教练让孩子一上午能投进100个球,就给予孩子“最佳学员”的勋章。孩子会不断去拼命努力去投球。在这期间,父母和教练老师要不断强调“坚持会让你成功,努力拼搏会让你赢得精彩”等等话语,强调坚持、努力、拼搏的重要性。孩子这时候会对于班主任老师课上所说的鼓励大家坚持、勇敢、努力等语言产生联想,会有所领悟。原来班主任老师都教育我要坚持、努力、拼搏等。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埋上“领悟、感恩、尊敬”的种子,当孩子对于他人心存尊敬和感恩之情的时候,这个孩子才能认可他人,才能认可他人的话,也就是才能把大人的话听进去。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太多人的共同努力。老师,家长,社会,每个人都会对孩子造成好或坏的影响。每个孩子出生时像一张白纸,来到世界上的经历却让他们成为了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作为父母能针对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行为偏差做出正确的认识与指导是非常关键。家长要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教育孩子,找到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让我们一起在温暖孩子成长的心灵,做能读懂孩子的智慧父母。

参考文献:

1.宋立会.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C].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9.

2.杨洁.亲子沟通:陪伴孩子共同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