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交际沟通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则对他们在其他课程中的学习也会有所裨益,因此,启蒙阶段的基础语文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愈发的重视,并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线教师,为了使语文教学效果达到高效,就有必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求,探寻更加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并提出若干思考,以
DOI
作者汪海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汪海

渠县清溪场镇第一小学 635225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交际沟通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则对他们在其他课程中的学习也会有所裨益,因此,启蒙阶段的基础语文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愈发的重视,并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线教师,为了使语文教学效果达到高效,就有必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求,探寻更加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并提出若干思考,以期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能

相比输入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作为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更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该教学法往往通过对学生兴趣点,将其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来。这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学知识的可能。然而,在设计教学时需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相适宜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中才有的放矢,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时由于小学生欢看动画,教师可以为此制作了FLASH课件,在课上,向学生呈现了“小马过河”事件的情境,并向他们提出思考问题:“老牛为什么觉得河水很浅,不用害怕;而小松鼠却觉得河水深不可测,不可以尝试过河?”“小马到底是应该听谁的?”等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在群策群力下,孩子们悟出了要敢于尝试的道理,还有学生说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也很重要。最后,教师通过比喻的方式作了总结:“如果把每一本书喻为这条河流,由于读者的经历和年龄有所不同,有的像老牛,有的像松鼠,还有的像小马,他们都会有不同的观后感,如果我们是那匹小马,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大家说得都对,要亲自去尝试,并要善于听取他们意见。”在这节堂中教师既创设了问题教学情境,又以动态形式还原了故事情境,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入教学情境,以此提升教学效能,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氛围

1.识字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密围绕他们来开展。小学低学段学生在学习写字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兴趣,并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对保证教学效果方面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此外,鉴于儿童处于认识事物的初级感性阶段,其心理尚不成熟。因此,依据提升意志力来实现其关注力,往往不现实。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为他们呈现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例如:汉字历史发展渊源流长,其源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甲骨文,笔者在课上借助FLASE课件为学生呈现“人”字是怎样从甲骨文发展至今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人”字,笔者还用楷书等不同字体表达方式来展示该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维视野。同时,笔者布置学生收集不同汉字演变的作业,并在课上进行生生互动交流学习。这样,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搜集汉字,有助于他们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学生在解决识字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初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又如,学习“人”“从”“众”……等字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为学生展现出1个人,又绘画2个人,两画出3个人,引导学生通过巧妙辨识,猜出1个人读作一撇一捺的“人”,2个人读作“从”,3个人读作“众”,最后进而通过类比法,逐渐理解“2木为‘林’,多木为‘森’”,引发他们善于对此类汉字的学习,如“品”“晶”的辨认。在教学中,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法,将抽象的方块汉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更易于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其真实地感知,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汉字。

2.阅读教学

儿童思维活跃,爱玩耍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避免课堂氛围的沉闷,增加课堂的活力,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促进他们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光、音、色的绝佳效果,为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课件,如图片、音乐及动画等,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从而极大地吸引孩子们,促进他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例如:以“拍手歌”一课为例,笔者根据该课教学要求及内容,为孩子们精选了歌曲“拍手歌”素材,并借助多媒体辅技术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音乐情境的感染下,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按节奏拍手。他们既在轻松的氛围下快乐学习,又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这无疑为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通过“导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传统教育观下的应试教育机制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线,教育者意识到在教学“变则通,不变则”的道理,开始从各个方面寻求突破的策略与方法。为此,学本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可通过“导学”教学发挥学生们在课堂当中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高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有助于他们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接受学习、乐于学习,从而主动探寻学习机会。

例如:以落花生”一课为例,首先,在教学中应明确文章的难重点,要求教学将父对花生优势的理解,通过父亲的一言一行,将花生所内涵的优良品格传递给学生。为此,笔者开展教学阶段,采用了“导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难重点内容。引导他们体会父亲的言语之间表达的情感和目的,明确父亲为什么以苹果、桃子与花生比较,进而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花生身上的品性是其他水果所没有的。然后,是让学生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笔者发动学生思考:“什么样人的人才是用的人,又为什么说有的人对别人没有好处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点拨他们明确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为赞扬那些默默付出,不求虚名的人。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该过程中,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往往会深度思考,使得学习更具针对性,也易产生深入探讨的兴趣,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采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对课文生出疑问,使他们更有效率地学习,同时“导学案”也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驱动力。

四、着眼文章的艺术手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诸多脍炙人口的优质古诗词,这些古诗不单单是因蕴含着哲理思想,这也和这些诗词中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法有关。理解掌握这些艺术手法,感悟它们在表达情感、刻画人物、描绘意境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这些艺术手法的作用,单靠教师的讲授是不行的。而把这项内容和学生的反复诵读结合到一起,效果就要明显多了。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环境下,教育各界倡导革新现代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育趋势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育要求,对此,就需要各教师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现况,对陈旧的教学法进行合理的改良,探索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承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J]. 天津教育, 2021, (8):112-113.

[2]孙晓.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 学周刊, 2021, (24)

[3]郭海宁.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改漫谈[J]. 魅力中国, 2021, (10):114-11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