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
王珊
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课标》明确指出: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关键词: 低年级 写字 技巧 训练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往往就是一个人的名片。然而目前我们小学的写字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不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看学生写多少遍,有的甚至让学生自己写。有的即使给予指导,也不得要领,不能严格地训练学生,致使学生写字姿势随便,字写得不规范,教学效果不佳。其实孩子的写字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本人略述一下几点,来加强孩子的写字能力。
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写字时一大批学生“一边倒”的现象,即全班学生歪着脑袋,倒向左边,甚至有的学生斜着作业本写字,把本子放正就不会写字。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握笔过于用力,孩子小手肌肉的力量有限,为了写好字,孩子们使劲用力甚至用上全身的力气,纸上留下很深的痕印,甚至把本子都划破。
2、手离笔尖太近了,这样会使学生书写时看不清自己写的字,但为了要看清楚,孩子们不得不侧着身子,歪着脑袋。这样不仅不能把字写端正,更糟的是长期下去,孩子的眼睛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有的近视,有的甚至斜视。
3、没足够的耐心。因为坐直写字需要脊背力量的支持,有的孩子怕辛苦,放松身体的肌肉力量,因此整个人就趴在课桌上写字了。
所以写字是必须要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保证孩子写字时把头摆正:
1、轻轻地握住笔,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形成椭圆状,中指的第一关节从后面抵住笔杆,笔杆斜靠在虎口处,与作业本大约成45℃角。中指第一节不能下陷或有起茧的现象,要学着使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
2、必须把手握在铅笔没削皮的部位上,这样才能保证“一寸”的距离。
3、写字时背脊不能成“弓”形,要成一条直线。这样才能保证眼离桌子“一尺”的距离。
我还把正确握笔写字的姿势编成儿歌让学生熟记于心:
左手按书右握笔,拇指食指握住笔;
你不压我我不挤你,三指四指抵一抵;
握笔写字三个一,一拳一寸和一尺。
教师一开始教写字就要逐一指导,随时矫正,以防学生不规范姿势的形成,作为老师一定要随时指导,及时纠正,尽可能使孩子们基本上掌握比较正确的姿势,为写好字打好基础。
二、让孩子写好笔画、偏旁
有些孩子很认真地练习写字,横平竖直,一个个标准的方块字,可横看竖看这些字写得既不美观又没灵性,像一根根用树枝搭成似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笔画没严格地练习。要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的写法。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下面列举几个不易写好的偏旁,说说其特点。
三、要有匀称的间架结构
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这就足以说明汉字间架结构排列的平正、匀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写起来标准难以掌握,不是靠上了,就是靠下了;不是偏左了,就是偏右了。有的忽大忽小,大小不一。我又自编儿歌让孩子像顺口溜似的念出来:上不顶天,下不着地,左右要留边儿。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观察汉字,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即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样子和特点,对字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部件、笔画是不是经过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综合观察汉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因此, 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
四、掌握一些基本的写字技巧
汉字是美的。它以结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音乐舞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一些书法技巧,通过老师的分析讲授,使学生感知到文字的形体美、点线美、空间美等。
1、左右相让: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有的要让左,须左高右低,如“语”“部”。有的要让右,须左缩右伸,“渔”“蝉”。
2、上能覆下:有宝盖头的字,如“字”、“宇”,上点要写正,宝盖头要能覆盖住下面的笔画。下面的笔画不可混乱,不能相碰,也不可上面部分笔画太长,下面部分笔画太短。
3、一长一短:上下都有横的字,“亚”、“巫”,上面笔画须短,下面的笔画须长,托住上面的笔画。左右都有竖画的字,左边竖画须缩,右边竖画须伸。如“目”、“林”。
4、捺变长短:有长横短撇的字,右边的点宜用点代替,如“英”、“矣”。有短横长撇的字,右边宜用长捺,不宜用点。
5、大同小异:有三个相同部分组成的字,如:“森”、“品”、“磊”等,上面宜略大,下面宜略小,左右须靠拢。有四个相同部分组成的字,如“爽”、“噩”等,四个部分要靠拢,所占位置要均等。
五、多一些写字训练,起到强化作用
规范的训练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只有经过多次强化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找到写好字的真正感觉。
1、描红临摹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铅笔楷书),明确了一、二年级各学期的重点训练。每一课都有一个训练点,指出了各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提出了写好这些字的注意点。接着要求学生先在红色的范字上按照笔顺的轨迹描写,再照着字形一笔一笔地仿写。这是学生练习写字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及运笔方法。久而久之,字的“面貌”和神态就会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因此我们要好好运用这本《写字》教材,帮助学生写好字。
2、强化练习 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有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练习更需要不断加以强化,力求体现以下原则:(1)小容量高频率。每次练习的字数少一点,练习的次数多一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重视及时评价,利用小学生爱表扬夸奖的特点,老师在写得比较好的字上画个★,统计★的个数,加以公布;(3)定期举办班级习字作业展览,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强化,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让低年级学生爱写字。
实践证明,在低年级就严格训练学生写好字,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学生通过写字养成的细心、沉着、注意力集中等心理素质又能对其他课程产生良好的影响,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⑴ 《钢笔楷书教程》 骆恒光 浙江文艺出版
⑵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 铅笔楷书《写字》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
⑶ 《钢笔楷书基础教程》 张穗先 广西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