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法宝,高中数学既复杂又难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学生只有在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核心素养时代,问题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串的作用以及应用策略。
DOI
作者林佳佳
机构地区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实践研究

林佳佳

莆田锦江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115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法宝,高中数学既复杂又难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学生只有在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核心素养时代,问题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串的作用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来说更加困难和复杂,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能力的要求更高,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够好等问题导致自身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越来越缺乏信心,产生了抵触心理。在核心素养时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问题串的提出与实践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问题串不同于单个的问题,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连串的结合知识、方法和思想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和思考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在展开具体的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问题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串,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和问题串,学生的兴趣可以很好地被激发出来,教师设计的问题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化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串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数学概念和解题的技巧,这就需要学生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推理,这些练习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不断地接触问题串,不断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好地培养和提升,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正确答案,更可以培养自身的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学生自身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在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自己对问题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一过程也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

  •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串设计的策略

(一)目标明确,把握核心度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设计问题串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使得问题串的设计更加服务于课堂和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串的设计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授课的内容来设计问题串,要围绕一个核心的目标展开。教师设计的问题串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明白问题串的设计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预设,需要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等差数列》教学时,教师在进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问题串设计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等差数列中包含了那些基本量?等差数据具备了哪些基本的性质?在一个书架上放着一些书,最上面的一层放着4本,下面的每一层上面都比上面的一层要多一本,而最下面的一层有9本书,那么思考一下应该如何才能计算出这些书的总量呢?在上面的几个问题中,教师都是以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这一核心知识点来设计问题串,从问题1到问题3都体现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逐步的建立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从而使得问题串完整又科学,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二)适度开放,体现发散度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具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和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新的知识的确立和形成,以及新的数学概念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等等,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问题串的设计时,总是设计一些封闭性的问题,这就会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得到很好地发展,相反问题如果过于开放也会让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慢慢地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产生的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时要设计适度开放的问题串,要能够充分地体现发散度,这样学生会更加透彻地研究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不等式》教学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关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这一考点时,可以设计以下这样的问题串:假设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是M,试着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下面几个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感知到这些问题都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拓展,要让学生通过条件的变换来体会数学的奥妙和精髓,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循序渐进,掌握好梯度

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明白应用问题串展开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逐渐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体现出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问题串的设计时要忠于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思考问题设计的难度和梯度,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划分成许多个相互联系的问题,这样问题之间会形成内在的联系,学生能够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会更加深刻和透彻,逻辑性也会更加明显,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教学时,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循序渐进,难度要由浅入深,要让学生从直线、平面和简单几何体的性质以及各自的特点出发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先问学生直线和平面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引入简单几何体,让学生进行更加清晰的区分和辨别,在之后的空间向量的运算学习时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至于产生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学生也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自身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串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巧妙的问题串,要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断地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J].高等数学研究,2004(5).

[2] 卓杰.高中数学高效教学之“问题串”[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1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