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产生转化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认知水平较弱的特征,导致其难以理解较为抽象且枯燥的数学知识,更无法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数学学困生成功摆脱当前的学习困境,让其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身后续的学习成长提供助力。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有效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从而让学生可以以正确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促使数学学困生能够适应当前的
DOI
作者黄丹婷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2月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产生转化策略

黄丹婷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认知水平较弱的特征,导致其难以理解较为抽象且枯燥的数学知识,更无法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数学学困生成功摆脱当前的学习困境,让其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身后续的学习成长提供助力。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有效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从而让学生可以以正确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促使数学学困生能够适应当前的学习节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已不再是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但目前来看,教师受到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总是会采用以灌输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教学的认知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致使部分学生朝着数学学困生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使其能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递进式教学的辅导策略
  小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状况而直接依据教学大纲来开展数学教学,会让学生出现跟不上数学教学进度的情况,进而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形成阻碍,致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应当将递进式教学的辅导策略合理运用到数学课堂当中,使其能够利用简单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复杂问题的解法,从而为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促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接受数学教学。比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最为简单的角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其还可以让学生依据边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在学生学会最基本的分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特殊三角形的特征,使学生能够掌握特殊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方案,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多边形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延伸。
2“大数”化“小”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数学学困生在面对问题“王叔叔从上海坐高铁去往某城市出差需要15小时,高铁每小时行驶265千米,请问上海到某城市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时往往无从下手,而当其面对问题“王叔叔从重庆坐汽车去往某城市游玩需要11小时,汽车每小时行驶82千米,请问重庆到某城市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时就可以利用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知识来顺利解答,从而有效凸显出大数与小数间的差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让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来深化对当前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算理以及方法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动力。
3培养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
  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内在含义,使学生能够明晰问题主旨,让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大脑来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解读,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以独特的视角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问题意义表征受阻的数学学困生,教师应当引导其利用指读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解读,让学生的目光能够紧跟笔指的位置,使学生养成一边读题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圈划的方式有效融入到读题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划出题目中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求问题并圈出关键的信息点,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明晰问题的含义。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读题来强化自己对问题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对题意进行复述,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对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少1/10,问多重的冰会和重为10千克的水体积相等?”进行解答时往往会过于冲动与着急而不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导致数学学困生无法抓住问题的重点,使其难以理解水和冰之间的质量关系,从而影响其解题思路的形成,致使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该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渗透细致读题的观念,让学生能够形成利用正确的读题方法缓慢读题的意识,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千克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问题读懂、读明白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必须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使其能够以先进的思想理念来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让其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充分感知到数学教学的魅力,使其在强化自身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学生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华.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分析[J]. 小学生(中旬刊),2023,(03):49-51.

[2]袁明正. 聚焦课堂阵地  培养发散思维[J]. 小学生(中旬刊),2023,(03):136-13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