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背景下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王诗卉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围绕“1+X”证书来加以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要以“1+X”为方向,将职业资格技能同专业知识教学进行相应的结合,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具体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法和理念,强化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关键词:“1+X”证书;幼儿保育;教学
2019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多学科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一般做法,开始进行“1 + X”证书试点管理工作,鼓励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在校内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参与相关项目,以取得多种类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1],增强社会就业和创业本领,解决结构性就业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在“1+X”证书的背景下,幼儿保育专业必须积极主动的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确保培养说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围绕其展开了相应的探究与思考。
一、着重转变传统保育专业教学方法,构建课证融通教学模式
在基于“1+X”证书背景下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加以相应的转变。在教学中要将教育教学内容同职业资格技能进行相应的挂钩。确保在保证达到教学“1”的基础上能够落实“X”的融合,具体来看,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展开。
一是,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变革,要将职业资格能力融入其中,构建新型的“1+X”课程。比如,可以从幼儿安全防护、幼儿生活照料、幼儿日常保健、早期发展指导、环境创设方面来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着重将幼儿中毒、脱臼、骨折、高热惊厥患儿急救、幼儿进餐指导、幼儿刷牙指导、生命体征观察与异常体征识别、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家庭环境创设指导等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构建急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方面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通过上述方式,确保将教学内容同资格技能考试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是,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教学方式要同职业资格技能进行相应的结合。在教学中必须要对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要着重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性的根据新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在教学中,教会要利用“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基础,采取理论检验联合实操练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要着重以考取幼儿保育护理资格证书为内容进行教学。教师有针对性的根据考试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确保中职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内容能够同学前教育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进行对应。除此以外,教师要积极采用项目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强化中职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对照,确保能够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岗位的职责与重任,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确保学生保育技能得到提升。在期末组织考核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幼儿保育护理职业等级资格证书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考核,积极开展保育护理技能评价,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方向确保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具有较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积极转变保育专业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幼儿保育工作实际上就是照护幼儿日常活动,保障其生命安全,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2]。幼儿保育是一项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的专业学习,对于中职学生有着极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在“1+X”证书背景下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场景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确保能够强化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展开。
一是,要将教学技能性课程转换为保育保教技能性课程。在传统的保育保教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对中职学生一日活动组织技能、游戏技能、美术技能、幼儿教学活动技能、手工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传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对进行相应的变革。在“1+X”证书背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侧重于以社会需求的岗位核心技能为方向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要根据未来保育人才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从早期发展、生活照顾、安全防护、日常保健等实训课程来进行相应的专业教学,确保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是,要注重将理论性课程转化为应用型课程。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失衡,不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中职学生难以适应未来市场发展。在保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来进行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1+X”证书制度来推进证课融通模式教学。要积极根据职业能力、工作领域、工作任务等方面的需求来进行实践性教学,要积极对接职业证书资格标准、应用型课程内容。确保能够在教学中为中职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确保能够针对性的对中职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素质教学,让中职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符合中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在教师掌握保育保教知识技能后,教师要积极组织中职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以考取职业这个证书为载体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是,要积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来开设相应的课程内容,确保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应当积极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证书来进行教学。比如,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幼儿照护证书、早期婴幼儿教育证、保育员证书等。教师有针对性的根据上述内容加以展开。
四是,积极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方式来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在对中职保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中,要积极借助各种“比赛”来展开教学,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比赛 内容要紧紧地围绕专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加以展开,以此来检验中职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比如,学校方面可以组织中职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活动。学校方面可以设计育婴员比赛,主要围绕婴幼儿照护安全防护、日常保健等内容加以展开,切实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总结
在“1+X”证书背景下,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要紧跟人才市场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从职业证书方面入手,将其同幼儿保育专业内容进行相应的结合,提升中职学生专业能力,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