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新课程标准下统编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索 ——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摘要 【摘要】【摘要】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不同的编者有不同的理解以及编排意图。统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知识内容之间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整体形态,更好的展现了语文教材教学功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颁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旨在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最新的2022新课标中,系统的阐述了语文课程在义务制教学阶段的重要性,要求学校教师能够秉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强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学科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细致分析统编教材,着重把握其内在的教学理念以及编排意图
DOI
作者梁名珺
出处《中国教工》2022年9月第73卷第18期(下)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义教新课程标准下统编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索

——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梁名珺

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不同的编者有不同的理解以及编排意图。统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知识内容之间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整体形态,更好的展现了语文教材教学功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颁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旨在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最新的2022新课标中,系统的阐述了语文课程在义务制教学阶段的重要性,要求学校教师能够秉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强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学科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细致分析统编教材,着重把握其内在的教学理念以及编排意图,科学开展大单元教学,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本文以九年统编教材为切入点,探究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统编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引言】统编版语文教材,与其他出版社的课程教材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既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又重在突出每本课本之间的独立性,既具有横向性的知识关连,又具有垂直性的逻辑联系。与此同时,统编版的教材具有双重性的教育意义,在课程的设计与编排中,不仅囊括了人文教育主题,更包含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元素,具有明显的双线性与重合性,从学生的学龄阶段出发,设计适宜性的教学主题、语文知识、综合练习,呈现出教材知识编排的渐进性、螺旋性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教材编写的特征与规律,结合教学开展的实际与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更好的完善语文大单元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一、把握编排理念,科学规划大单元教学

课堂教学任务不明确、基础知识难以落实,是传统语文课堂中明显存在的不良教学现象。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程编排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对教材中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缺乏清晰的认知,以至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甚至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存在偏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育。教材的编写对课程实施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内容,同样,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要义,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老师要积极摆正自身的教学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教研培训,深入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与理念,清晰准确的理清单元、课时的教学要素,从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素养培育出发,积极认真的做好课前的备课活动,认真分析所开展的课本内容,及时关注学生在基础掌握、综合运用、情感体会、人文感受等方面的学习情况,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目标,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实践任务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三单元《岳阳楼记》的教学时,不能独立化的运作,应充分结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宏观性的教学预设与规划,以此来构建整体性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秉持“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教研会,利用多种有效的渠道,提升自身对教材的认知与理解,掌握更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技巧与方法。

二、革新教学理念,统筹文言文教学内容

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教学价值与意义,积极主动的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变化过程,统筹单元中的相同题材课文,给予学生更多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内容,逐步提升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践水平与知识素养。

例如,在开展《醉翁亭记》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先前学习的《岳阳楼记》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分类学习,例如字词分类、阅读分类、翻译分类、背诵分类等。以字词分类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将字词分为形声字、指示字等,并让学生进行重点突破,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字词学习的指导与评价。

再如,教师在开展《湖心亭看雪》的教学时,教师要着重突出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以“湖心亭看雪”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分析文章的上下文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人文思想与情感意识,充分理解文章中的人物、事件、过程、结果等深。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相关要素,引导学生表达学习的感受与体会,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融合其他课时的学习内容,把握文言文的特征与学习要点,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三、巧搭云梯、降低难点,切实推进教学工作

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具有重螺旋上升的特点,各本教材,各个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对于初中生而言, 知识之间的梯度性太大,学习与掌握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教师科学搭建学生知识学习台阶,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好知识学习的上升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实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逐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诗词三首》中“水调歌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等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知古诗词的具体要件以及语言形式,为学生积累必要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建一个形象化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细致感受古诗词中的情境画面,给学生搭建好写作学习的进步梯子,逐步缓解学生抗拒写作的不良心理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握统编版注重文化传承的编排理念,借助教传统节日、名人故事、人物传记、神话故事、古诗词文言文等学元素,帮助学生在字词运用、人文情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开展大单元教学,是对现有教学发展趋势的一个有效顺应,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纳入大单元的教学过程,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入变革。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可以借助大单元教学重构教学的方案与教学目标,以更加宏观、更加全面的视角为学生开展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关注学生素养的发展与培育,实现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发展目标。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在课程教材的实施与运用上,越加呈现出开放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要革新原有的教学思维,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教育理念,综合分析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教育意义,提高自身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完善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瑞玲.基于大单元教学法的初中语文教材自学指导设计分析[J].学周刊,2022(23):117-119.
  2. 宫茹雪.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2
  3. 诸定国.构建读写一体任务的大单元教学探索——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1(05):7-1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