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开放性教学策略的实施

摘要 【摘要】摘要:口语交际教学既是语文教学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文章以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走开放性策略之路为总起,按照如何使学生有想说到会说的过程,阐述了以口语交际教学开放性策略的构建途径和有效方法。
DOI
作者姚红波
出处《时代教育》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开放性教学策略的实施

姚红波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浯溪第二中学  426100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既是语文教学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文章以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走开放性策略之路为总起,按照如何使学生有想说到会说的过程,阐述了以口语交际教学开放性策略的构建途径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口语交际   开放性策略  构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以及社会化、生活化等本质属性都决定着它只能走开放性教学策略之路,语文教师只有紧紧围绕这一基本指导思想,组织和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服务。

一、创设交际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想说

  课堂上话题式的口语交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自然的言语交际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进行口语交流,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使学生思想上暂时“忘却”自己所置身的课堂,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一)营造手段多元化。口语交际情境的设计应该具有真实性、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综合运用环境营造、语言描述、角色表演、音乐渲染、图片展示、录像或多媒体呈现、道具或实物陈设等方式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列如,“漫画探险”专题中“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话题,我们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招聘现场,招聘小组设计出不同的情境:荒野大漠、荒滩孤岛、原始森林、雪原冰山,并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描述或描绘出这一情境,让学生选择一种地方挑战。这样,通过环境营造、语言描述等让招聘者和应聘者尽快进入角色。又如“戏曲大舞台”专题中“联系你的家乡剧种讨论中国传统戏曲去留问题”,有些学生或许对戏曲不太感兴趣,我们可以先开一个小型戏曲演唱会,首先精心挑选一些学生最熟悉、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京剧、黄梅戏、东北二人转、祁剧(家乡剧)等戏曲名段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播放,且配合必要的讲解,尤其是关于祁剧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状况的介绍,然后再进行一些简单的现场学唱。这样,激发学生讨论兴趣,调动他们头脑中有关戏曲的知识和文化积累,领略我国戏剧的魅力,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主题设计生活化。现行人教版口语交际教材是分作两个系统编排的,一个系统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二十次小型的口语交际活动;一个系统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每册安排了6次大型的口语交际活动。教材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还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有的还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设计,只是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因为课堂有很多不固定的因素,加之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生活感悟不同,在活动中必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差异。如“我爱我家”专题中“老照片的故事”,很可能有触动一些学生心灵深处,出现始料不及的情况或戏剧性场面。因此,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如七年级下册“我也追‘星’”,如果根据活生生的现实事例,把主题换成“由父亲以死支持女儿追星说开去”之类的即时、即兴话题,效果肯定会更好。除了精选、利用教材中话题外,我们还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话题,进行评述、讨论和辩论,如“由超女到超男,造星运动还能走多远”“奥运圣火为何进不了自家门”等,这样的话题,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情。总之,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三)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对于羞怯、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说话的冲动,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敢说、愿说。对于胆大、敢于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使他们会说、善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学生自我需要、真实感受,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听自己愿听的话,使学生想说、敢说,勇于交往,充分展示个性,从中获得成功体、乐趣和自信。教师要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分别让他们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发挥各自特长。

二、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开放教学--使学生会说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况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应采用开放性教学策略的阐述以及口语交际的应用性、工具性、人文性等基本属性无不决定着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也只能走开放性教学之路。

(一)将口语交际教学向课外延伸。要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倾听到表达、从口头语言到体态语言,按部就班,逐步推进。这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口语交际的内容必须是拓展的、口语交际的形式必然是开放的,有些教学活动要延伸到课外进行,有些教学活动还需要与其他学科配合共同完成。例如,“漫游语文世界”专题,可设计三个活动,即公益广告集锦、新词汇网页、错别字门诊,让学生选择活动,分组完成,学生必须先走上街头、走进荧幕、走进网络、走向图书馆,经历课外搜集、筛选信息,课上交流信息的过程;“成长的烦恼”专题,先课外采访父母、教师或学生,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如何对待、评价烦恼,然后回到课堂讨论“回首成长的烦恼”。有时,为了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中去。如“感受自然”专题中“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完全可以组织一次秋游,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细心观察自然,领略自然美,游览时让学生轮流当导游,介绍途中自然风光。又如,“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专题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让涉及到的其它学科任课教师和语文教师同时参与。这样,将生活的活水注入课堂,使口语交际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开放、动态、充满活力的教学结构。

(二)将口语交际的学习贯穿阅读教学。课前,可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根据教材进度、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实际,确定呈现梯度、由浅入深的训练内容。例如,初一可安排讲成语事故、名人故事、寓言;初二可安排叙述见闻、解说实物、发布新闻;初三可安排读书心得、热点追踪、佳作赏析、影视评论。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即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注意借助语气语调及体态语来表情达意,增强表达效果等。还可以采取复述、课堂讨论、答问、辩论、演剧、交谈等形式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中,可把文中难于理解,思维空间大,包含矛盾因素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讨论。讨论前,把讨论题目布置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寻找依据,迅速组织发言。讨论中,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要求学生发言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听人发言要听出讨论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发表个人见解时要真诚、谦虚,反驳别人意见时要委婉,不能一言不发、人云亦云,也不要固执己见,相互攻击。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集思方益,去伪存真,明确达成的共识、主要分歧、最后结论性意见,指出尚待深入研讨的问题,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

还可以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演剧。“戏剧的语言,是最精彩最口语化的语言,指导学生复现剧本语言,对提高说话能力有着特殊作用”,还可以提高应对能力,磨练学生表情、手势、动作、语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可以指导学生排演《威尼斯商人》、《白毛女》、《皇帝的新装》等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剧中不同的角色,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舞台表演的口语,根据台词设计好相应的体态语。演剧可在讲读课文时预先准备,随堂进行,一般是朗读台词并辅以体态语的表演;也可充分准备,像真正演剧那样设布景、用道具、配音乐、着服饰等在课外表演。

(三)将口语交际的学习贯穿写作教学。写作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即席发言、主题演讲等形式进行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口语交际训练,然后让学生课后把发言题目写成作文。还可以在习作评讲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尝试着由学生唱主角,先分组互相评议,各组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学生总结,老师补充。通过评义、修改环节,培养语感,矫正语病,提高说话的严密性与条理性,实现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发展。

(四)将口语交际的训练贯穿生活实践。“学习即生活”,口语交际的教与学最终又要回到生活、服务生活。因此,搞好口语交际教学必须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月、推普周等各种纪念日活动;成立表演剧社和小记者站并开展活动;组织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会等各种文娱活动;组织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热点采访及竞聘、主题班会、联欢会、座谈会等活动。例如,每学期两次家长座谈会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第一次由班长主持会议,其他班干部、团干部对分管工作情况作具体汇报,最后团支书总结全班情况;第二次由团支书主持会议,各科课代表负责把本学科学生学习情况向家长如实汇报,最后班长总结,教师只作补充性发言。还要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开发家庭、学校、社会的口语交际资源,使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以及生活的一切空间、刻意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口语交际的意识和习惯,并通过自觉实践,提高口语交际素养。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