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能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高中是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趋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但要考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要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最大化,而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指导目标,则是实现语文学科教学和育人双重价值的重要举措。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DOI
作者奚桂云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奚桂云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能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高中是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趋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但要考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要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最大化,而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指导目标,则是实现语文学科教学和育人双重价值的重要举措。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引言:

当前注重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这对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语文既是人文的,也是工具的,无论是世界名著,还是古典诗词,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都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效地掌握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1]

一、核心素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关键的教学目标,将语言、思维等要素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学生既能在阅读和交际的过程中深化语言素养,也能在鉴赏和创作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而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视角来看,渗透与融入核心素养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教学方向,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从整体上优化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2]

二、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精选阅读素材,建构语言体系

在利用书面语言和口语语言进行表达时,只有学生具备充足的语言储备以及立体化的语言体系,他们才能自如地选取恰当的字词和语句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也说明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构语言体系、扩充语言储备。据此,教师可以精选阅读素材,根据语文课标的具体要求,对新版教材中的精读、略读和选读文本进行筛选和分析,在单元视角下串联具有同源性和相似性的群文文本,将其以阅读任务群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围绕着阅读主题分析文本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引导他们学习文本创作者的语言表达风格,并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题材积累相对应的字词和语句,从而不断增加高中生的语言素材。教师可在教学之初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语言储存本,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修辞方式等摘抄在储存本上,按照字、词、句和段的递进式形式进行记录,使得学生能够从记忆字词逐步过渡到段落。此外,为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量,教师也要积极引入课外阅读文本,以整本书阅读、名著导读等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接触和学习不同种类的语言知识,并能辨别不同语言素材在文本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和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如此高中生的语言体系便会逐渐拓展,他们也能清晰地认知不同语言素材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的使用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陷入被动,然后制约了发散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过分依赖老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促使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并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3]

比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作者就用她的精妙的语言,创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繁漪,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她的性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分析,也可以让同学们去做戏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和演出中去,从而丰富他们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在头脑中呈现出形象,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基于审美鉴赏视角引进赏析活动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在信息冗杂的时代有效获取优质的信息。

1.创设艺术情境,欣赏美。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艺术情境,根据语文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如文雅的古诗词,选择与之相关的音乐、美术材料,将它们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充满艺术美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美术等要素的加持下领会语文教学内容的深意和审美要素。当学生获得审美感受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与同学互相分享审美经验,让他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方的鉴赏角度和方法,这种方式既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鉴赏和学习体验,也能让他们学到更多学习技巧,继而推动学生同步提升语言、思维和审美等素养。

2.组织写作活动,创造美。除了具备欣赏美的能力之外,高中生也应该产生创造美的意识、形成主动创造美的能力。以此诉求为主,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组织写作活动,围绕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单元学习任务等寻求新奇的写作立意点,让学生利用优质、高雅和凝练的书面语言创作独具个性的文章,充分展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美感。而且从创造美的视角出发,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硬笔和软笔书法完成写作任务,淋漓尽致地体现汉语言文字的审美性特征,同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为学生布置撰写节日对联的任务,引导他们从审美和文化两个视角出发,创作兼具人文性和审美特征的书法作品。总之,以写作活动为载体,高中生能够从新奇的角度创作独具特色的作品,提升鉴赏能力。

(四)重视文化传承与诠释,重点培育学生的文化发展层面

老师可以将本土的思想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敬畏,并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从而拓展其自身的文化水平,然后提高其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古代语文文本,通过对语文进行教学,使其对语文文化的理解与掌握透彻,从而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有了清晰的了解。例如,在《离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结构等,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爱国情绪,在坚持理想和失败的现实间,作者是怎样选择的,作者抵抗命运后的结局是悲剧的,然而中间的感情冲突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背诵课文,更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情,以《离骚》为基础,使学生建立爱国情操,培养其爱国情操,体味作者的悲壮之美,使他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地传承和释释,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深化改革,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教师要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对语文学科下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优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佘根水.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0(07):95.

[2]马宁.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J].参花(下),2020(08):54.

[3]蔡宝峰.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11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