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 【摘要】摘要:受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思维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而班级就是各种性格的学生的集合体。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这些性格特征会日趋多元化,对班级管理者而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不产生冲突,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自新课标准改革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为协调班级内不同性格的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适当放权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旨在讨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的应用策略。
DOI
作者胡月月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胡月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学   830000

摘要:受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思维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而班级就是各种性格的学生的集合体。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这些性格特征会日趋多元化,对班级管理者而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不产生冲突,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自新课标准改革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为协调班级内不同性格的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适当放权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旨在讨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级 班级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即在教师的授权和引导下,由学生对班级的课堂秩序,生活习惯,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一方式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减缓教师的教学压力。但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青少年阶段的学生自控力不足,易冲动,由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缺乏了教师的威严很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那如何让学生自主管理发挥作用呢。

一、建立小组合作机制

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监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一方向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按班级具体人数情况,按四到六人为一个教学小组,小组成员以周为时限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内的收发作业,监督组员的课堂学习情况,课堂专注力,笔记完成情况以及上课迟到早退等。不同小组间属于竞争关系,综合竞争较差的小组会被拆散重组,而表现优异的小组在学习、生活劳务方面给予一定的优待。以此来让小组成员相互监督,营造竞争氛围。

以小组形式教学,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组员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信任。依靠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管理,营造和谐的小组氛围和班级氛围,减少班级矛盾冲突,学生监管也更加有效。不同小组间处于一种竞争模式,能够增进学生的紧迫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学习氛围,教师进行宏观调控,调整细节做出引导,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的学习习惯,保证班级内任何学生都不掉队,同时也减缓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班级管理的压力,协调了师生关系,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制定和调节班级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班级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自主管理不是学生主观的管理,而是有管理依据的管理。教师放权于学生进行管理前,必须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必须遵守中小学生守则、校规,以及依据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的班规,学生可以在一定领域进行管理,对于触犯规则的学生应该如何惩处,表现良好的学生又该给予什么样的嘉奖,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辅助手段。学生依据班级班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的约束,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减少矛盾冲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学生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管理,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监督作用,规范班级学生行为。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班级建设,也避免了自主管理没有依据,出现管理者瞎指挥,胡乱发布指令的现象。有规范的让学生自主管理,也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了培养,挖掘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协调发展。

三、教师要适度放权

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要么依靠班委进行班级管理,要么就是所以事都亲力亲为,基层学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只能被动选择服从。在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适度放权于学生,一方面让学生服从管理,同时也要让学生有质询的权利和申诉的权利,及时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并督促管理者做出调整,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及管理者的公信力,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越性。

教师放权于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对班级的发展方向,日常安排,课外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班级不再是老师和班委的一言堂,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班级决策和发展,并对班级的决策结果进行监督,充分保障班级决策的民主性,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得到尊重的学生也会更加认可老师和班委的领导,为班级的发展建言献策,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在这一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会下意识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管理,注重班级荣辱,为了不拖累班级整体水平而更加专注课堂,逐渐养成热学习的习惯,最终又作用于班级整体建设上,形成良性循环。

结束语:

学生是班级和课堂的主人,放权于学生自主管理,是现代教学的正确发展模式。班级建设不再一朝一夕之间,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基础是老师信任学生,只要老师事先做好合理引导,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适度放权于学生,给予学生信任基础,学生自然会加强自我约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师生间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在学生间的公信力,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施行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龙.学校班级自主管理的同学角色定位与任务支配[ J ].教学与管理,2020(19):25-27.

[2]李兆峰,王存学.农村学校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策略﹣﹣以梁山县小安山镇初级中学为例[ J ].现代教育,2019(04):41-4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