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事新闻社团活动的实施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初中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期,也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为了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成长氛围,加强时事新闻内容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是初中思政课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事新闻社团活动的实施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DOI
作者胡长宏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事新闻社团活动的实施策略

胡长宏

陕西汉中西乡县第三中学 723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初中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期,也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为了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成长氛围,加强时事新闻内容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是初中思政课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事新闻社团活动的实施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时事新闻 社团活动 实施 策略

【正文】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课堂时间、课程量有限,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教材中的案例,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为了更加全面的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建设第二课堂,将时事新闻元素融入到第二课堂中,以真实发生在社会中新闻事件来增加课堂道德与法治内容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的完成学科使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使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新课改理念下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价值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塑造学生开放积极的人格,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十分有益。”第二课堂的开展,把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和自信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长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初中阶段思政课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社会实践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从单一封闭的课堂转变为开放、立体的多层次多角度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课本、关注课堂转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真正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学科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是初中思政课的当务之急,也是帮助学生建立除了学习成绩以外优质人格魅力和社会意识的关键。

二、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事新闻社团活动的实施策略

2.1时事新闻“小记者”,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如今新教育时代提倡初中生要灵活学习,加强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是如此,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素材,初中生所学内容是相对比较浅薄的。为了让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的了解更加深入,学习更加透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帮助初中生设计实践内容,引入时事新闻元素在第二课堂上进行时事新闻“小记者”社团活动,通过让初中生实际模拟新闻采集、报道整理、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来,从而有效的加强课内课外联结,提升学生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安排初中生进行“小记者”的社团活动,让初中生三个人一小组走出教室在校园中进行随机采访同学、教师或者其他校园工作者,以一些关于网络的问题询问采访对象,三人进行分工合作,一个负责采访,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拍照,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三个人相互合作将采访内容进行修改整理,做出一篇“新闻报道”。通过让初中生参加“小记者”的社团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社交能力,在采访过程中从他人口中得到实时讯息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网络时代带给自己、他人、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加客观的认识互联网促使自己主动的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做到知行合一。

2.2时事新闻“评判员”,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

时事新闻汇集了当下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鲜事件,而长期在校园中学习的初中生对于时事新闻的接触机会是很少的,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据社团人员按班将近期的时事新闻热点进行汇总整理,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播报学生对热点新闻有初步的了解,然后举行时事新闻“评判员”活动,通过让学生对时事新闻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是非观,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学内容时为了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搜索近期有关违反规则的时事新闻,并在社团课堂上以多媒体的方式将这些新闻进行播放“四川龙漕沟山洪”事件的视频及素材在学生分析,评判的过程中漠视规则,则会丧失生命的理念则悄悄在学生心里生根。再如“佩洛西串台”,疫情,“万里归途电影”,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这些鲜活的热点素材的植入,不仅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也能激发生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热情。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

【结束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利用社团活动建设第二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也是教育不断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的意义即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育人先立德,德行作为初中生一切行为规范的根本,应当被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水平,通过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时事的真实案例,引导初中生树立积极的三观态度,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孟阳.时事新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研究[J].教师,2022(01):54-56.

[2]魏艳秋.时事新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机结合[J].当代家庭教育,2019(16):66.

[3]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