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高一数学教学而言,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讨和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共同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DOI
作者李伟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索

 

李伟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校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高一数学教学而言,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讨和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共同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

一、构建实际情境,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抽象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石,要求学生能够将复杂的现象抽象为简洁的数学模型。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师需要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指数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纸张折叠的情境:假设学生小明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纸张折叠。他开始时拿了一张纸,然后将其对折一次,纸张的厚度变为了原来的两倍。接着,他又对折了一次,纸张的厚度再次翻倍。小明继续这样折叠纸张,每次折叠后都观察并记录纸张的厚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纸张厚度与折叠次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每次折叠后,纸张的厚度都是前一次的两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种关系抽象为数学模型,即纸张的厚度(y)与折叠次数(x)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 = 2x,其中2是底数,x是指数。通过这个简单的纸张折叠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还能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依托数学运算法则,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基石,也是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运算法则,通过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算的本质,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

以“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于运算法则的探究性问题,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函数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及判断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或“一个函数在某一区间内单调递增,它的导数在这一区间内有何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尝试运用运算法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学生能够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总之,依托数学运算法则的探究式教学,能助学生掌握函数基本性质及判断方法,提升运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具象化,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其本质特征和规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动画展示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交互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思考中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他们的直观想象素养。

四、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进而强化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列”章节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引入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首先,在引入数列概念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一个关于数列基本概念的思维导图,包括数列的定义、分类以及通项公式等要素。这样,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列时就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深入学习数列的性质和应用时,教师可以继续利用思维导图来展示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等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个关于数列性质比较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比不同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属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列的特性和规律。在解决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分析和解题策略的制定。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呈现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进而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这种基于思维导图的解题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还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总之,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在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强化逻辑思维训练,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构建实际情境、依托数学运算法则、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巧妙运用思维导图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运算能力、直观想象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久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J].数学大世界, 2020, 000(007):P.12-12.

[2]陈彦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31-3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