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黄晓菊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明德学校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被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减负增效”,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明显减轻,课堂压力骤然增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科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想保证教学质量不降反升,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让学生从怕学变成爱学,甚至主动学。本文着重就“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作详细阐述。
关键词:双减;预习;备课;活动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减轻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成了最常被提及的词汇。小学语文是帮助学生打基础的重要学科,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字词,还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成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教师赶着学到自主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学习自信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隐性动力。拥有强大自信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更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喜悦。这些都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面对陌生的新知识,学生要习惯提前预习去熟知它们,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学生才会因为熟悉而敢于积极应答,在课堂上变得更加自信。不仅如此,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的作用,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例如,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首先,学生要立足字词,一方面学习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并给生字组词。其次,认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以及描写优美的词汇和句子,并反复品读这些字词。最后,要认真思考,尝试提出不懂的问题,以待课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充分地课前预习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准备,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明显更加自信了。
二、精心做好备课,挖掘教师教学智慧
我们常说:“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想上好一节课,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做好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只凭经验开展教学。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要因人而异。备课能够确保教学方法的高度适应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备课时,语文教师不仅要自己认真挖掘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还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挖掘教师的集体智慧,以更好的状态、更加充足的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我就精心备课,不仅认真研读课文,学习参考书中的内容,更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明确三维目标,站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高度去设计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积极转变到学习如何学的立场上来,深入研究本班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展现观潮实景,增强感性认识,利用有感情地朗读、细读着眼关键字句,等。此外,我还设计了课堂问题,并研究了有效的追问策略,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这样一来,在上课时我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打造活动课堂,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当学生的手脚动起来的时候,他的大脑也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思维是十分敏捷和发散的。越是沉闷、安静的课堂氛围,学生越容易走神儿,思维常常处于停滞或缓慢运转的状态。这时,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反之,轻松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让思维快速运转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因此,教学改革提倡活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机械地进行教学,而应该把教学任务融入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当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维持良好的快速运转状态,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就精心打造了活动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动起来,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这篇课文写了三个历史小故事,学生需要深入故事当中去感受人物的形象特色,感受人物的智慧和魅力。课上,我让学生合作表演故事内容,沉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以此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就“蔺相如到底是如何实现快速高升的”这一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刻感受蔺相如的智慧,学习蔺相如的优秀品质。
四、注重学法传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是有方法的。当学生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更容易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更容易爱上学习。识字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我就注重学法的指导和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和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国汉字有着特定的造字规律,面对繁重的识字学习任务,如果不懂识字的方法,只会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压力会大得多。因此,在学习识字时,我先组织学生探索识字的良好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也如法炮制。课上,我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通过有感情朗读有效对话,合理运用速读、细读和默读等方法,注重阅读积累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双减”政策的重要一点就是有关课后作业量的规定。对小学生而言,课后作业时间要保证在一个小时之内。这就要求作业量必须相应减少。然而,写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吸收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这时,如何处理减轻作业量和巩固学习成效之间的矛盾就成了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必须对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通过精简作业量,精设作业内容,突出作业的实践性,把学和练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掌握知识,提高语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绝句》这首古诗时,我就设计了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理解古诗,同时做好古诗词的积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我采用为古诗配画、以画解古诗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写出对应的诗句,然后在根据图画的内容补充第四幅画。此外,我还要求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几句古诗,进一步丰富语文基础。这样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繁重的手写任务,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积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从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爱上学习,并能够高效学习。如此一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
参考文献:
[1]余秀宇.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跃氛围的营造[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09).
[2]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