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
黄芳云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
摘要: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将物理知识作为创设情境的资源,联系生活实例为学生们创设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自主地走入到情境中去,并能更好地激活思维融入到学习中,促使学生们将物理知识顺利地转移到脑海中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真实情境创设;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学始终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这一特性可以发现,物理与人类文明以及社会发展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也能够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全面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进步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真实情境的创设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需要结合物理知识与真实情境的联系,为学生搭建起物理学习与生活发展的桥梁,进而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使物理知识能够发挥其真正的用处,发展学生将所学与应用结合的能力.
一、真实情境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考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践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时教师开展教学时.所谓真实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利用真实、生动、直观且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真实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困境,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向,所以真实情境创设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减少物理理论知识的渗透,通过情境引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可知,大部分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感,如:电流在一段电路中所做的功与通电时间之比叫做电功率(P)。当学生单独观察此概念时可能会产生知识的混淆以及新概念的困惑,所以概念的掌握对于学生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利用知识去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所以,经过教学手段的改变,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减少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弊端,引发学生针对物理知识展开反思,进而使真实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来发挥最大价值,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二、真实情境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辩论比赛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能力、思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看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也会获得不同的知识.为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在教学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能源能长远发展吗?”由于学生的入手点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说能,有的学生会说不能。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组,形成悲观组和乐观组。随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开展辩论赛,让学生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开展辩论赛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让学生运用批判思维看待他人的想法,分析他人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将自我主张建立起来,并且举例论证自己的主张。由于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且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层面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境,优化学生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奥秘,所以教师在创设真实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普通高中的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知识,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深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实现真正的价值。以“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为例,这一部分的教学知识以人体为研究,为学生引入了超重和失重的物理概念,主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探讨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并能够将这一现象与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以物理的角度解释这一人体现象.如:在生活中,当我们要去到高处的地方时需要通过坐电梯来到达目的地,那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感受?使学生结合教师的生活情境思考“坐电梯”时的感受,从而引出“超重”这一物理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形成的原因与条件.所以,物理知识与生活具有紧密的关联,教师在创设情境导入课程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常见的生活现象展开教学,减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优化学生的物理思维。
综上所述,就高中物理教学情况而言,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在深化学生课上体验的情况下,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应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物理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化元素,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物理实验情境,深化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使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规律。
参考文献:
[1]胡振欢,许桂清. 基于科学探究评价框架的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开发探讨[J]. 物理教师,2022,43(10):49-53.
[2]王远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J]. 物理教师,2022,43(06):16-21.
[3]任海秀. 基于中心支持向量机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评价的新方法[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3):118-120.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开放课题《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实证研究》(编号:KCZ20211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