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服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李偲旭
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 617067
摘要:为了进一步减轻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针对性强化课后服务工作具有关键性作用。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和优化策略。通过对小学课后服务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着教师进行课后服务的意识薄弱、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不够灵活、缺乏丰富的课后实践活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课后服务;现状;优化;策略
一、目前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
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认识存在问题,一些教师将课后服务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在此时讲授新课知识点,忽视了课后服务的独特价值和目标。另外,,教师在课后服务中所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作业而提供相应的辅导,这导致课后服务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枯燥,缺乏丰富的课后实践活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增加了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工作时间变长,教师也会在教学服务中感受到疲惫,由此难以保障课后服务的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课后服务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认识和意识,同时也需要在课后服务中增加丰富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
二、小学课后服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家校育人理念,重视课后服务价值
1.充分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需要转变家校育人理念,将学校作为课后服务主阵地,注重校园中各类教学软硬件设施和资金投入的融合,为课后服务提供物质保障。学校应该加强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转变教师围绕学生作业而提供相应辅导的课后服务方式,重视充分发掘课后服务的价值。同时,学校应定期关注和考核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表现,激励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教学与实践积极性,真正发挥校园作为服务的主阵地的价值。
此外,学校还应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在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中进行学习。学校应打破家长对校园教育的刻板印象,让家长了解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是多元化的,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这样的转变,能够让学校成为学生每天处于最长时间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教育保障,同时也能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2.通过课后服务建立家校沟通的纽带
在过去的小学教育中,家校之间的沟通往往十分缺乏,导致很多家长无法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表现,教师也无法及时将教学反馈传达给学生家长。因此,应该通过课后服务时间建立家校沟通的连接纽带。学校可以建立系统化的沟通平台,例如线上沟通社群和学生家长委员会等,让家长对学校的课后服务进行监督,并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和参与学生的课后服务实践,以促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在课后服务中也可以不断更新家校沟通的新模式,例如定期开展亲子培训课堂,有效促进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校园培训中,家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科学地开展育儿模式,调整自身作为家长的角色和定位。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形成同步的育人理念,获取更为先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并结合学校课外活动与孩子进行互动实践。例如,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阅读能力,并在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校沟通活动和线上社群活动,发挥自身的监督者角色,为课后服务提供建言献策。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建立起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打造全方位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1.重视课后作业设计和辅导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教师需要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辅导。首先,教师需要全面精简作业数量,筛选出质量更高的作业内容,避免简单化和重复性的作业要求,以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和点拨,确保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更强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后服务中,学生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也应该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后服务时间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通过重视课后作业设计和辅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任务,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丰富和拓展课后服务活动类型
课后服务不仅仅是教师用于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答疑和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此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秉持丰富性和高效性的育人理念,在课后服务时间内为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素质拓展和教育。为此,可以将素拓的领域划分为两个方面:以科学技术为主的实践型活动和以文化艺术为主的知识拓展型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选择加入哪一类实践活动和学习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教学,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一领域内丰富的课外知识,从而可以增长学生的学习见识,对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校也应保证课后服务的时间,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后服务活动。
3. 以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小学课后服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课后服务不能仅仅满足于保育功能,而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课后服务的教育功能。然而,现如今大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流于形式。由于经费、场地、师资、安全保障机制的缺位,一些学校不得不采取权宜性执行的策略,将学生禁锢在教室上自习、做作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有违国家倡导课后服务的初衷。
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学生完成作业、答疑解惑,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巩固校内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领域探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特色化课后服务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到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在个性特长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彰显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甄亚军. "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现状及提升策略的研究[J]. 好日子, 2022(16):3.
[2]吴清锴,郑雪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2023(13):11-13.
[3]邱九凤, 张慧卿. 课后服务视角下小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22, (1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