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受益终生
苏 彪
黑龙江省讷河市老莱镇中心学校 161346
学习是把双刃剑,好的学习是人终身学习不竭的资源,而不良的学习则会限制一个人向前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孩子并非用常规教育方法就能够培养好的,因为规矩总会让孩子忘掉。你认为当孩子有哪些应该完成的事情时,你就必须提供任何机会,给孩子一个不能缺少的练习,并让它们在孩子那里固定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形成某种习惯,而这个习惯一经形成之后,就不必借助记忆,也就可以轻松地、很自然地产生效果了。"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空白的纸,你在这张心灵的纸上画上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中国教育工作者陈鹤琴先生则认为:"良好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性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好读书行为的培养将让学习者终身获益,甚至影响他们的命运。所以,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孩子读书的良好习惯养成。
教学习惯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不但要教导子女爱好读书,更要教导子女学会读书,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会很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取得事零点五功倍的成效;而错误的教学习惯只会使学生更加厌弃教学,使他们离求知的道路越来越远。最终,迫使学生过早的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上最底层的体能劳动者,只能听别人人云亦云,没有学习能力,没有创新能力,而且他们的习惯有可能影响几代人。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家校配合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而家里又是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首选教室,所以家里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好的家里学习生活环境条件,能给孩子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因为家长工作中的错误行为会自然而然的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而如果家长往往为了工作而忽视孩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行为,他们就会将这个错误行为带入了课堂中,从而干扰孩子的学业发展,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与老师定期交流,认识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并协助老师们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同时家长也必须关注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放大他们的缺点,赞扬他们的优点,进而养成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二、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良好习惯。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预习,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把明天老师将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一次自学,利用自己所熟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学会简单的知识内容,把自己学不会的记录在学习笔记或在课本上画出来,以便于第二天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听课是有所侧重,紧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好的预习习惯能够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起到事零点五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除了教科书上的以外,还有教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考试或生活实践中经常用到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内容,当然,在课程改革的当今时代,有些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来掌握。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首先要知道自己通过预习后还有哪些知识点难点?其次,端正的坐姿,在小学教育时期的中小学生因为年纪都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如果没有正确的坐姿,就会不自主的走神,搞一些小动作,如:说话、摆弄小东西、东张西望等。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一定的坐姿要求,让学生按要求严格去做,此外还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提醒走神的学生认真听课,使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关注关心。
四、课堂认真练习的习惯
课堂练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的实践练习,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训练反馈来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90%以上的学生都会了就说明课堂练习的效果是成功的,余下的几名同学我们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方法,而不是统一的将知识点再重新讲一遍,既耽误学会同学的时间又不一定使不会的同学掌握知识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学生认真进行课堂训练的好习惯,养成他们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是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感。
五、优点保持,缺点纠正
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要注意使孩子发扬自己的优点形成良好习惯,纠正、放大孩子的缺点严防养成不良的习惯。他们对于自身的不良习惯是毫无概念的,他们相信只要是自身能完成任务便是正确的,甚至有的他们明知自身存在不好的行为,可是往往控制不了自身的行为而继续重复错误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协助学生控制和改善恶习。所以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要严格纠正。
家庭教育就是这种道理。儿童今天接受了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明天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好的养成习惯,就象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一般,使学生的无价之宝,它将是跟随一个人的一生财富,让他一生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