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 【摘要】摘要:初中语文老师要总结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和短板,更好地打造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懂得:只有善于阅读,才能给予自身的语文学习大厦以更为有力的支撑,让自我的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语文素材变得更为充足。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状态构建为学生构建阅读课程,保证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可以积极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感悟到更大的乐趣。
DOI
作者方瑞山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方瑞山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毓英中学旧校区

摘要:初中语文老师要总结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和短板,更好地打造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懂得:只有善于阅读,才能给予自身的语文学习大厦以更为有力的支撑,让自我的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语文素材变得更为充足。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状态构建为学生构建阅读课程,保证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可以积极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感悟到更大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
  当下的初中生处于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时期,因此任何一个初中生都要试着完善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能够将阅读视为生命中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在阅读的同时提高本人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并逐步丰富自我的语文知识储备,解决语文创造力、想象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将因材施教的战略运用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到神清气爽,也能增长学生语文学习活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成就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只有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时需要为学生留出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知识。在以往阅读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会注重自己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大幅度降低。长此以往,就会对学生阅读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老师就需要改变课堂模式,在教学时老师就需要和学生积极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藤野先生》阅读教学时,老师就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阅读后,老师就可以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如: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本文表达了什么情感?(3)在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藤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更加地仔细,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探究文章内涵。

二、通过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在古代“语文课”上,夫子注重传授学生智慧;而在现如今语文课上,老师教授的是学科,这就导致教育目标在逐渐降级,失去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改革理念的引导下,老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学生重拾“智慧”。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板块之一,因此,老师就需要提高学生对阅读课堂的参与率,这样才能保证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讲解中,老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熟悉课文中的生词及断句;然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学生朗读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及中心主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需要先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阅读中。
  三、开展课外阅读积累
  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一方面,在学习课内文章后,老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同作者其他作品或者是同类型其他作者的作品,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内文章阅读能够初步形成阅读意识与阅读习惯,进而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检验与实践。例如,在进行《背影》课文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先熟悉作者的写作风格,然后进行独立分析与阅读。然后,老师让学生在阅读后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老师在进行批阅时就会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同时,通过学生阅读笔记能够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实际阅读能力,能够不断调整阅读教学策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同一个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方式,了解文章风格与写作特征,知道这一作者擅长写人还是叙事。另外,如果同一作者的文章相差较大,也会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写作风格的多样性,以及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心境。
  四、生活化阅读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也可以说语文是学生分析知识的前提[1]。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那么学生就不会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从而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受到限制。因为初中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元素,能够拉近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将生活经验应用到语文阅读学习中,也可以通过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为学生选择书籍时,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一般会指定书目,但是老师推荐的书籍有些学生却不感兴趣,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从书籍阅读中获取知识。而在生活化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可以适当放手,不再强制要求学生读指定书目,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报纸、电子书、漫画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让学生在离开老师监督后,也可以自发阅读。
  综上所述,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想提高课程质量,老师就需要积极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逐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丹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06):105-108.

[2]徐红霞. 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3):109-112.

[3]王百合. “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23,25(04):156-15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