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途径
王恬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学研究室753000
摘要:小学英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落实。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推翻英语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把传播知识和掌握知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达到育人与无形之中的目的呢,是本文许需要探究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思政;落实策略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因为语言环境受限,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大多数英语教师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语言目标的达成,也习惯于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语言教学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任务,但也仅限于在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化元素,而对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这块主阵地上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知之甚少。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通过“互联网+教育”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为英语教学打开了一扇宽敞的大门,让以往不容易实现的教学效果开启一键启动模式,每节课都能够自由地“走出教室”看外面的世界、听外面的声音。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I want to go to Shanghai》一课,一改往日带着学生读单词、读课文的“老套路”,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打开屏幕,展现一张提前做好超链接的中国地图,提问:“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places to go in China. Do you want to visit Guilin?”当学生给出肯定回答时,鼠标点击桂林,弹出一副桂林山水图,画外音介绍桂林:Guilin is a beautiful city. It’s in the south of China and it’s got lots of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lakes.在“互联网+教育”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同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想去的城市,以及了解到这个城市的相关情况。学习文本内容后,出示引导词,请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完成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完成以下:围绕“我的家乡石嘴山”写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画一幅石嘴山的风景图,并用英语介绍它。掌握课文内容后,学生可以满怀信心地介绍家乡的山山水水,Sand Lake(沙湖),Bei Wudang(北武当),Gingkgo Forest(银杏林),Mine Museum(矿山博物馆)。以优化后的教学手段,采用分层完成作业的形式,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依托教材 时刻渗透思政教育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里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里“规矩”意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因为只有大家都守规矩才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能让每个人与群体和谐相处。以六年级上册第十模块为例,重点内容是在图书管理要排队、保持安静、交通指示等,读熟背会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要求,而如何应用于生活中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了。“玩中学,学中玩”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被别人插队、工作学习时有人吵闹的不愉快,用习得的语言去劝导他人,可以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品德教育变得轻松有趣。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里的中华家庭观念的渗透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为子女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教导学生:因为父母不易,所以我们要爱他们,要用一生去回报他们。我们明白,有时实际行动远远胜过苍白无力的语言。五年级下册第七模块主要学习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时一般现在时的表达方法,主要内容是:父母的职业及他们的上下班时间,根据文章的描述,我们发现有些职业的工作时间并不规律时间,例如:My mother goes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every night(我的妈妈晚上11点上班). My mother goes to work at half past five every morning(我的妈妈每天早上5点半上班).原来,这两位妈妈的职业分别是护士和出租车司机。我们一定也有学生家长从事类似的工作,请学生用英语讲讲自己父母的职业名称、工作时间、是否具有危险性等等,通过讲述,学生更了解父母,理解之情也油然而生,从分享中习得语言知识,同时达到情感升华。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里的“读书声 声声入耳”
读书可以开拓心智。对于学生而言正是读书的最佳时机,拥有正确、丰富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作为英语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的同时适时渗透思政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九模块学习关于过去式的句子,大部分学生都很清楚基本句型结构,也能够说出表示过去式的句子,只是没有恰如其分的场景的话说出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习无法和生活产生联系,更别说思政教育了。所以,可以借助课文内容:“他借了一些书,他认真读书”,“他买了一些书,但他不读书”,这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思想正好吻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观,扎实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做到:创设阅读环境,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中英文双语绘本;丰富阅读方法,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需求采取默读、朗读、齐声读方法;增加阅读分享,每个学生的视角和价值观不同,在分享环节中要避免用简单的对与错评判学生的发言内容,尊重汝之蜜饯,彼之砒霜的不同声音,以此让学生爱上读书。
三、借助第二课堂 讲好中国故事
当教材中出现中西方文化差异时,使学生明白存在文化差异的必然性,不能简单地以优劣进行评判,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以课堂为基点,将所学知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延伸,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价值从而树立文化自信,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方面认识我国文化的魅力。以五年级下册《Will you help me?》一课为例,本课的主题是大明要给远在纽约的表哥选一个礼物,几经商量后,他决定做一个中国龙风筝送给表哥。课文结尾并没有进行任何延伸,而这个未做延伸之处恰恰是第二课堂的教学素材。龙的象征、龙的精神、龙的传人、龙的传说等很多故事都是五千年中国传承下来的,画龙图、写“龙”字等都是可以开展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这些与“龙”有关的故事,排成小视频进行宣传,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又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传承。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生涯的开始,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从校园里、从生活中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素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善、美的馨香陪伴着学生前行、奋进。
参考文献:
[1]单晶珊. "课程思政"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25):50-51.
[2]孙云蝶,张梦雪.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上),2022(6):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