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人”投射技术在幼儿“三性并茂”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陈夏声
东莞市沙田镇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当前“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方式现状,让不少儿童的个体差异被忽略,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张向葵教授曾提出的“三性并茂”教育则倡导要培养儿童的幸福感。本研究将“房树人”投射技术应用到儿童日常的绘画教育中,引导教师看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掌握从幼儿绘画中了解其背后信息的方法,以达到幼儿在快乐的绘画中实现三性并茂、享受阳光生命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房树人、三性并茂、绘画
当前不少教育方式呈现出“一刀切一锅煮”的现状,这种做法不仅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张向葵教授曾提出了“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教育理念(简称“三性并茂”教育)[1],倡导教育需要为儿童终生幸福感奠基。所谓“三性并茂”,应着力培养幼儿对幸福的易感性,即培养幼儿形成易于感受幸福的人格品质,也称优势人格品质。既要引导幼儿学会做人,也要帮助孩子学会做事,以积极的“三观”享受幸福人生。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推动儿童的“三性并茂”发展呢?
绘画是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的幼儿来说,绘画不仅是很好的表达工具,还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加上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幼儿绘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往往只重视画面的美感,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尤其是评价时总是太过直接,不仅容易使幼儿逐渐对绘画失去兴趣,严重打击其自信心,而且还会忽略了绘画作品里隐含的心理信息,对心理危机没有起到有效的预警作用。
因此,如果能把房树人的心理投射技术应用到绘画课程中,引导教师看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掌握从幼儿绘画中了解其背后信息的方法,这对幼儿在快乐的绘画中实现三性并茂、享受阳光生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房树人投射测验(House-Tree-Person Test,HTP),始于画树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 Buck J.H 系统论述,后发展为房、树、人三个单项联合测验[2]。 但由于分三次画有许多的不便之处,最终将房、树、人三个主题测验压缩到了一张纸上,形成了今天的房树人投射测验。而“三性并茂”教育理念是由中国学者张向葵教授提出的,在国外没有相关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房树人投射测验能够较为有效地探测受试者的人格特征,因此在临床心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同时,有大量的研究者开始了该测验的量化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赵妍等人的《有躯体化症状的小学生的房树人绘画测验特征》[3]、王萍萍等人的《汶川地震灾区与非灾区儿童动态房树人测验结果比较》[4]等等。 与量化研究类似的是,不少房树人投射测验的指导手册、图典对作品的分析也是大量列举了与绘画特殊相关的各种可能解释[5]。只是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解释、这些解释是从何处得来的、如何对作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解释等核心问题鲜有提及。而把房树人的心理投射技术渗透到绘画课程中达到“三性并茂”教育效果的研究目前尚未有研究。 因此本研究可作为对这些问题的实践探究。
(一)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
房树人测验又称屋树人测验,它开始于John 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 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所以这两种分析学多数会结合使用。
(二)“三性并茂”教育
“三性并茂”教育是张向葵教授提出的“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教育理念。“三性并茂”教育强调为儿童奠基终生的幸福感,追求“三性”同时发展、和谐发展,强调启蒙心性是“三性并茂”教育的核心和有效教育途径。只有培养幼儿会做人的品德与会做事的智慧,以积极的“三观”享受幸福人生,才能为幼儿自身获得终生幸福感奠基。
理论目标: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房树人投射测验与“三性并茂”教育的联系,突出教育目标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实践案例,对其他理论之间的渗透教育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实践目标:尝试把房树人的心理投射技术渗透到幼儿绘画课程中,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绘画作品背后的心理信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客观积极地评价自身的绘画作品,向积极的“三观”方向引导,达到摆脱未来悲观、消极和反社会心态的目标,享受幸福人生,从而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基于“房树人”投射测验理论,根据定性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研究“房树人”投射技术在幼儿“三性并茂”启蒙教育中应用的问题,以探讨房树人投射测验与“三性并茂”教育的联系、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绘画作品背后的心理信息为目标。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为进行实验研究做好前期工作准备,为课题研究提供相关的必要条件。首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接着编写幼儿园全员“三性并茂”教育的培训计划;然后编写“房树人”绘画培训计划和相关教学及活动设计,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教育教学措施;最后商讨制定“三性并茂”教育效果的评价量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三性并茂”教育和“房树人”投射技术的相关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同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解本课题的意义获得家长的支持;接着通过“房树人投射”绘画课程,对幼儿开展绘画启蒙教育,鼓励幼儿从拥有开放门窗、和谐家庭的房子,枝杆粗壮、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到笑容满脸、活泼可爱的人物当中,感受到幸福人生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首先,由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幼儿进行“三性并茂”效果教育评价;然后收集整理资料,汇总研究进行情况,针对这些方面对研究进行调整。
六、研究成果
1.教师掌握“三性并茂”的教育理念及房树人投射技术。
2.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绘画作品背后的心理信息,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客观、积极的评价并提出合适的修改建议。
3.通过“房树人投射”绘画课程,教师及时发现存在负面情绪但却未能表达的幼儿。
4.幼儿客观积极地评价自身的绘画作品,形成积极的“三观”。
七、反思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向葵.“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35.
[2]张同延,张涵诗.揭开你人格的秘密——房、树、人绘图心理测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3]赵妍,王秋蕴,项锦晶,等.有躯体化症状的小学生的房树人绘画测验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115-120.
[4]王萍萍,许燕,王其峰.汶川地震灾区与非灾区儿童动态房树人测验结果比较[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6),7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