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细节,助力学生成长 ------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摘要 【摘要】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践行了发展性、教育性和成长性原则,强调学生道德意识与现代教育活动之间的交互问题,基于科学育人的宏观视角开展德育工作。要提升德育质量,优化德育流程,必须将德育故事、德育活动等教育素材引入育人环境当中,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发展空间。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班主任所设计的德育活动大多以学科知识、教学课堂、教学大纲为指导,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切实发展问题,导致德育活动难以落到实处。部分德育理论体系极为相似,德育内容缺乏创新,德育活动的有效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DOI
作者黄丹婷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38卷 2月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留心细节,助力学生成长 ---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黄丹婷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践行了发展性、教育性和成长性原则,强调学生道德意识与现代教育活动之间的交互问题,基于科学育人的宏观视角开展德育工作。要提升德育质量,优化德育流程,必须将德育故事、德育活动等教育素材引入育人环境当中,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发展空间。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班主任所设计的德育活动大多以学科知识、教学课堂、教学大纲为指导,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切实发展问题,导致德育活动难以落到实处。部分德育理论体系极为相似,德育内容缺乏创新,德育活动的有效性难以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
  小学班主任被誉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其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文化育人的基本引导作用,更要以身体力行的教育方式、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德育引导,在情感上、思想上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当中。在新时期的宏观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引导学生全面进步,不断完善小学德育模式,深度育人,自由互动,让德育成为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黄金之路”。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现状
  (一)目的化管理明显,忽视学生个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德育的实施应该以启发小学生的天性、潜能为基本的教学要求,重视学生人文情感与道德意识的培养,使其成长为素质高的现代化人才。基于这一教学管理目标,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意识与个体思维,基于学生发展的宏观视角实施教育活动。“和而不同”,这才是新时期下德育工作的实施标准。但一些小学班主任将德育与规则教育画等号,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依靠班级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硬性要求来干预学生的成长过程。这样的德育模式以“能做什么”和“不允许做什么”为关键词,虽然保障了班级环境的和谐,但学生的天性无法被释放出来,整个教学活动一潭死水,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新时期背景下,现代教育活动的实施应该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基本参考,强调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道德素养的提升,才能建立更为完善的德育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班主任教师德育的创新实施策略
  ()开展主题课程,教学中育人
  德育的实施与专业化教育课程之间并不矛盾。部分小学班主任认为,德育是带有感性化、人文性特点的教育活动,必须以人文故事为背景实施教学,导致德育矫揉造作,不切实际。建立完善的主题课程指导体系,将德育活动融入课程建设工作当中,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新时期背景下,应该重视主题课程的开发,实现文化育人、思想育人的教育目标,借由主题课程的教育价值实施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完成育人任务。小学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强调主题课程的开发、建设任务,将德育课程指导体系落到实处,实现深度育人。以德育主题课程“看看我”为例,在德育工作中,要求学生开展自主评价,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关键性技能发起评价指导活动,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

)开展德育活动,实践中育人
  新时期背景下的德育活动不能完全围绕着理论工作实施,在推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强调实践教育与现实生活、德育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有效交流,打造更为完善的德育指导模式,带动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要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发工作,将德育资源融入各类活动当中,促使学生形成接受德育、主动参与德育的良好学习意识,构建实践育人新体系。在德育工作中,依靠德育实践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有效缩短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小学班主任可设计德育游戏活动,借助趣味教育方案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趣味游戏“独木难支”为例,为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基于游戏活动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为学生准备装满水的两个桶,水桶的大小不一致,要求学生轮流挑起水桶,走过高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的“独木桥”。如果单人进行游戏,则整体的游戏难度较大:学生无法适应游戏活动要求,质量不平衡的水桶会导致学生无法直线前进。在德育游戏中,小学班主任可将学生分为三人小组,在一名学生挑水前进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在两边支撑水桶,保持平衡。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轻松达成游戏目标,使学习者进一步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在进行团队合作游戏之后,引导小学生表达感想,要求学生主动说明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使其形成合作意识与尊重意识。实践活动能够消除学生与德育之间的隔阂,为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综合来看,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其既要承担起文化教育任务,又要在感性的角度上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推动德育、文化教育的同步实施,以此来实现深度育人。在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下,必须坚持三全育人与素质教育等科学教育思想的引导。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纠正“德育等于规则教育”的错误理念,基于学生的感性发展需求、情感发展需求展开教学工作,建设与外界环境遥相呼应的德育指导体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人文育人,深度育人,引导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爱睿.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德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探讨[J]. 求知导刊,2023,(03):116-118.

[2]张晨侬. 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华夏教师,2023,(03):8-10.

[3]丁玉芳.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1):164-16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