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能增效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 【摘要】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不断深入实施与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静心反思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有喜有忧,现做简要梳理,以待在反思中求得提升。
DOI
作者陈雪莲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月第8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04-20(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能增效的几点思考——课堂教学反思

陈雪莲

四川省简阳中学  

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不断深入实施与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静心反思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有喜有忧,现做简要梳理,以待在反思中求得提升。

一、反思问题,明确方向。

反观自己的课堂,发现仍然落于传统窠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课前虽能做到根据考情定教学重难点,课堂上也能将教学内容条分缕析,讲得清清楚楚,但却容易把内容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工具性的训练课。课堂上仍然呈现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缺少了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碰撞,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却耽误了学生。其次,课堂实施还不够优化。充分的备课有时反而束缚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分预设、教学过程的按部就班,往往让课堂的教与学显得程序化、机械化,缺少了人文性和真实性。总之,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没能摆脱“以教为主”的传统束缚,没有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根本转变,学生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探究策略,寻求出路。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教会学生自能写作,不待老师改。老师的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愿景。反思自己的不足,我认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掌握学情,让教学有效发生。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能否根据学生学情组织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包括已知和未知、知多和知少、浅知和真知、真知和假知等;还有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都应该是我们在组织教学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问题。一堂课,从始至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存在和不同的反应。课堂,绝非老师作秀的舞台,而应成为学生提升能力的“练兵场”。

  1. 夯实过程,让学习扎实推进。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看重走好上课流程,而忽略了课堂原本应是学生不断探索与创造的学习过程,教师最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这样的课堂教学属于“告诉”式的教学,其实质是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其具体表现为:学生思考不足,教师分析介入太快;学生咀嚼不足,教师结论给出太快;学生讨论不足,教师助消分歧太快;学生鉴赏感知不足,教师理性说明太快等。

要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要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决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展示--再生成”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其次,课堂一定要保障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内化和生成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水平和领悟能力。

3.注重思维,让能力稳步提升。

   课堂教学的方法论已经完全跟不上新高考的步伐,如今的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领和训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基础知识体系,而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当然语文学科思维本就是一个繁复的概念,但从高考考查的内容来看,我把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简单地归结为了生活事理逻辑分析的能力。我认为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分析、解决问题,亦或是写作表达,都可以按照我们的生活事理逻辑去进行体验、分析和推导。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事理逻辑去积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体验中有效生成。

4.规范语言,让表达有序规范。

高考语文要想拿高分,整洁的卷面和规范的表达尤为重要。表达要规范不仅仅是对答案的分条罗列,更重要的是答题语言的规范。我认为规范的答题语言主要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逻辑性,也就是答案要点之间要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第二是准确性,就是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准确地表达;第三是简洁性,就是语言要简明扼要,避免啰嗦重复。当然,规范的学科语言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要规范学生的学科语言,我们教师首先就要规范好自己的课堂语言。总体来说,首先要戒掉口头禅,少用口语,多用书面语,营造浓郁的学科氛围。第二要注重逻辑性,避免随意性,让课堂语言更加严谨、准确。具体来讲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种语言的锤炼和打磨:提问用语、讲解用语、交流用语、评价用语。

对于学生课堂语言的要求其实和教师语言要求差不多,首先回答问题避免口语化,要用书面语准确表达;其次注重表达的逻辑性。

总之,规范的学科语言是学科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只要我们能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就可以有效提升。

  1. 营造气氛,让课堂和谐共生。

我认为好的课堂一定是能够留得住学生的心,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且有着和谐、民主、轻松愉悦氛围,并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

课堂上,老师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带进课堂,要努力用自己的好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有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为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奠定心理基础。其次,要力求用幽默风趣且睿智的语言吸引住学生。第三,能以平等的师生角色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第四,着重表扬,鼓励互动,促进生生和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合作。

总而言之,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度,我们还任重而道远,但我深知有效的途径一定是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语文修养,唯有在求知中前行,我们方可守住属于语文人的那一席高地。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