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减轻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是双减政策的两大内容,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如下问题:学生产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原因有哪些呢?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缺乏有效性,导致学生本应在课堂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在课后去完成,由此产生了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基于此,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朗读教为例,介绍了教师示范、创设情境、重视评价和多彩活动四种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
DOI
作者唐雅楠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23-08-0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唐雅楠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213000

摘要:减轻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是双减政策的两大内容,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如下问题:学生产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原因有哪些呢?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缺乏有效性,导致学生本应在课堂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在课后去完成,由此产生了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基于此,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朗读教为例,介绍了教师示范、创设情境、重视评价和多彩活动四种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朗读教学;双减背景;小学低段语文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时,朗读教学应该成为他们选择的第一个阵地。此时教师要意识到,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有着活泼的性格和形象的思维,简洁高效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他们,趣味的教学策略才能调动他们的朗读积极性。基于此,以学生自身特征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努力研究并应用具有趣味性的朗读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感受朗读魅力

在低年级小学生眼中,教师是强大的存在,他们对教师有着崇敬心理,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结合这一点,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在抑扬顿挫的声调中蕴含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朗读的欲望。在进行示范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上与朗读内容和情感相匹配的音乐,使得学生的听觉受到震撼,也激发了自身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小猴子下山》这一篇文章时,虽然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简单易懂,但如果笔者直接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可能缺乏朗读的兴趣,即便进行了朗读,也可能缺乏准确的发音和浓厚的情感。因而笔者会在课堂导入环节,对该篇文章进行范读。在范读的过程中,笔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音乐作为背景,有着字正腔圆的发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表达情感。笔者的范读对学生而言是参考和借鉴。当笔者完成范读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学生在模仿笔者的过程中,就能收获更好的朗读效果。

二、创设情境,营造朗读氛围

为了让学生付诸朗读行为,除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朗读情境,在其中将抽象的朗读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进行呈现,既营造了朗读的氛围,也增强了学生对朗读文本的代入感。这样的话,学生就会主动付诸朗读行为,并在朗读过程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在创设朗读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利用实物教具,进而让所创设的朗读情境更具有生动性。

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篇文章中,出现了毛主席、红军战士、村民等人物。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付诸朗读行为,笔者结合该篇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为学生创设了表演情境。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军民鱼水情》这一首歌曲。然后,笔者会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毛主席、红军战士和村民,演绎“挖井”这一件事情,在其中利用语言、表情、动作,体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展示军民之间的鱼水情。在笔者所创设的朗读情境中,学生会根据所扮演的人物,使用不同的口吻,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了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篇文章的朗读,开启了该篇文章的学习之路。

三、重视评价,进行朗读指导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促使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朗读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激励性的评价。首先,教师要点明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朗读自信。其次,教师要指出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不足,并给出合理的改正建议。

例如:在教授《文具的家》这一篇文章时,笔者首先会将学生带入到朗读环节。在经历了笔者范读和情境创设之后,笔者将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朗读。笔者会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以其为指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笔者组织了表彰活动,在活动中表扬了每一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优点,并予以了学生奖励,使得学生树立起朗读自信。其次,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你们觉得自己在朗读中存在哪些不足呢?利用奖励来鼓励学生反思朗读过程,积极回答问题。笔者则对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补充或纠正,使得学生正确认识朗读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还会对学生提出改正不足的建议,以奖励激励学生落实建议,培养朗读能力。

四、多彩活动,提高朗读能力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实践中查缺补漏,扬长避短。结合小学生的活泼性格,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朗读实践活动,或者朗读竞赛;或者角色扮演活动等,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付诸朗读行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致力于引导学生探究和积累朗读技巧。在朗读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就会为学生组织朗读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笔者所组织的朗读活动是多彩的,具有趣味性。如笔者会为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特意关闭声音,让学生去进行配音,看哪一名学生的配音最具情感。再如笔者会为组织讲故事活动,设有一、二、三等奖,看哪一名学生的讲述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努力增质提效,使得学生扎实自己的语文知识,培养更多的语文能力,进而以自信的姿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课后作业,也不再需要进行校外培训。为了达到增质提效的目的,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各种趣味性因素,由此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具有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田璐.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111-112.

[2]桑洁.小学低段语文朗读创新教学例谈[J].科普童话,2020(25):2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