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摘要 【摘要】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既要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又要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为教育教学创造有利环境,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推动职业教育走向一个新时代。对此,文章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对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DOI
作者刘丽君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4(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刘丽君

广西北流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37400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应教育发展趋势要以推职业教育发展为目,为教育教学创造有利环境,不断创新教学教学模式重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推动职业教育走向一个新时代。对此,文章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对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工作的育人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可见,借鉴“互联网+”的发展优势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正在被互联网重新建构,由“互联网+”带来的数据与资讯资源将会是其重要的内容。以大数据为基础对学习需求进行分析的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学生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模式。故而,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想找到适合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改良与创新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对其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价值取向、认知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把握当前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状况、兴趣取向、学习规律等整体发展趋势,运用“痛点思维”精准地找出学生存在的各种“疑难杂症”,以便“对症下药”,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策略。同时,利用诊断性的方法,收集有关综合素质、能力倾向、职业意向等相关的信息,并将其进行智能匹配,将学习资源自动推送给学生,从而真正地实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定制学习模式。

二、建设信息化平台,打造精品课程

要实现优质课程的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好精品的内涵。一是设备的实施保障,完善管理体制;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的教育团队;三是教学手段多样,教师擅长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四是优化课程内容,与教材相配套,开设网络课件、习题、实训辅导等,及时更新专业课程的最新知识技术;五是丰富实训课程,开展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实施实践性、实验性教学,确保优质课程的建设。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精品课程,学生可以利用终端触摸屏手机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下载学习资源,实现自主学习。职业院校通过慕课、微课、网络课堂、优质视频课程等手段互联网+”与课堂信息化相融合,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积极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实施精品课程,是网络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网络教育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据需求,可以随时调用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电子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而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总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投身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改革,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课程内容不仅丰富和充实,而且更加优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课程体系动态化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建动态的教学管理机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和跨领域融合的特点,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让产教融合参与主体通过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参与课程体系的修订与完善,形成课程系统的参与动态调节的管理机制。建课程系统的动态管理机制,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整理包括特定岗位、能力结构、从业人员职业标准,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并定期进行岗位需求预测,修订课程体系专业目录。同时,要加强对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监督,促进职业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构建更加合理的新增专业准入机制和淘汰专业撤销退出机制,以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四、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

教学评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的速发展,使得一切数据信息都可以被记录、存储、分析、应用和评价。当前,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智能载体可以全面采集教师的教学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为教育领域中的评价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隐身”“被隐身”等数据信息也将被不断地发掘和可视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持续优化与提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能够被实时的分析,并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或表格的方式显示,从而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总而言之,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决定性作用。互联网技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促进了职业院校的现代化。同时,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整合也是一个不断出现的问题,并在不断地被攻克的过程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加重视于不断地进行突破创新。

参考文献:

[1]林琳, 任锁平. 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重构[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10):2.

[2]崔永娟, 陈静玲. "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分析[J]. 文存阅刊, 2017(23):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