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探微

摘要 【摘要】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求下,教师要创新传统教学设计,由“碎片”的教与学转向“系统”的教学,从“浅层”的教与学转向“深度”教学,要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明确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积极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探索。
DOI
作者王亚楠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出版日期2023-07-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探微

王亚楠

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求下,教师要创新传统教学设计,由“碎片”的教与学转向“系统”的教学,从“浅层”的教与学转向“深度”教学,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明确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积极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探索。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新教材 大单元设计  核心素养    案例探索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一个单元为教学单位,教师要整合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打通教材逻辑关系,助力学生科学思维;要提炼核心大概念,围绕核心大概念深入分析、拓展延伸;要采用议题式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发学生深度学习、解决问题;要关注目标达成,促进教学提升。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精心挑选时政素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业布置驱动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落实思政课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更好落实思政课育人使命。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

(一)统整教材内容,构建单元框架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落实,首先要克服以往课时设计片面的、碎片化教学设计的弊端,防止把教材割裂成毫不相干的知识点。教师要树立整体教材观,在设计之前要通览整个单元的内容,找出整个单元的核心大概念,以核心大概念为中心,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森林”,再见“树木”。在构建知识框架时,要注重单元内部每课、每框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知识框架。

  二、打通逻辑关系揭示课时联系

单元教学设计要立足一个单元,对单元内每课每框的内容要从逻辑上进行打通,必要时可以调整知识的出场顺序,要注重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让知识的呈现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认知规律,给学生行如流水、水到渠成之感,逻辑关系上重在一个“通”字,为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提供方便。

(三)议题驱动教学,探究解决问题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议题式教学设计是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好时政素材,在议题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议题,让学生在议中学、在学中议,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实做细教学过程。

(四)关注目标达成,促进教学提升

大单元教学设计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服务,必须将教学评价置于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2]把评价的任务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体验中,为学生创设迁移运用与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已学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解决新情景中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学点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反思。评价设计既要关注终极性评价,也要考虑过程性评价,从学生对情景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结果情况多方面进行评估。[3]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基于新教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首先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寻找单元内每框题之间的契合点,处理好单元整体知识与每框题知识的逻辑关系。在进行单元设计时,要着眼于单元整体,遵循单元内部每框题的有序性,注重单元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单元内容,优化组合单元内每框题的知识,形成对一个单元的完整而正确的认识。

(二)可行性原则

为了更好落实新教材服务学生,助力学生成人成才的功能,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素材选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观察视角是否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契合,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生思维逻辑,是否能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些都是在单元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真正做到让教学设计真实可行。

(三)反馈性原则

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反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是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以此来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4]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多种反馈行为,如学生的神情、回答问题的声音变化、专注程度等,及时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对反馈信息做出积极回应,以此调节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升反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效果量表,积极评价教学效果。[5]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探索

本文以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一单元内容为载体,开展议题式教学设计。本单元共八框和一个综合探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建党百年发展”为主题,以建党百年所取得的成就贯穿本单元九个框题的教学过程,通过设置总议题和子议题,让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探索认识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以抗疫长效热点为背景材料,通过“中国人的抗疫战”,以“认识的奥秘”为总议题,以人们如何获得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如何检验茶叶是否对抗击疫情有效、人们对新冠疫情认识的最终目的等子议题的设置,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对新冠疫情在我国各地此起彼伏、以及人们为什么能一次次地战胜它,让学生明确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以“中国人的脱贫攻坚战”为背景,以“社会的真谛”为总议题,通过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事迹分享,探究社会历史的本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脱贫攻坚战中的人民群众的先进事迹分享,探究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以“中国人的航天梦”为主题,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为总议题,以“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等子议题为引领,探究一代代航天人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明确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与社会、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劳动中不断砥砺前行,创造和实现价值。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致力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在理论研究中突破自身舒适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素质,在奉献学生中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黄建地.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

[3]杜娟.《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研究——以“价值与价值观”框题为例》[J].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杨维风.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特点的思政课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20年第59期。

[5]曹继红.探析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3期。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