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构建
黄菲
四川省丹棱中学校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实现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展开有效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本文就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有所助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物理;课堂构建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教与学的发展[1]。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做合一与近年来所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是相契合的,其实质均在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起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做三者关系的协调与融合,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一、探究科学课堂教学引导学与做统一
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要得到很好地践行,教师首先要发挥好对教学的组织引导作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与做,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教与引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物理基础,科学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实现有效的学与做,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现学与做的和谐统一。
如,在关于声音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本知识点简单易于理解,只单纯要求学生机械性背诵相关的物理特性,学生看似很快掌握了知识点,却并没有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做好知识的学习点拨,可要求学生利用梳子,分别对其梳齿进行快拨以及慢拨,对桌面进行重或轻的敲击,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不同的声音,很快掌握频率、振幅以及音调等抽象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并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这种创新“教”的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培养了其重要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促进其有效掌握物理新知。
二、基于知识互通特征实现教学做合一
物理课程的独特之处就是物理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个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构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物理,必须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2]。基于物理学科知识的互通性,教师首先要努力构建平等、尊重、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彼此教学互动,让学生喜欢、敢于表达,为实现教学做合一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同时,要围绕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需求,组织深入的师生、生生教学互动,推动高效、共同进步的教学做合一。
如,在探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压力作用效果这一问题时,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布满铁钉的木板,以及一个充满的气球,要求学生思考如果将一块砖置于气球表面,这时气球会不会压破?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认为会压破,但实验结果却是相反的。教师再将气球放到单独的钉子上再将砖块置于上面,可以看到气球被压爆。通过直观的实验,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这两次操作可以看出,气球所承担的受力面积是不一样的,这也导致两次实验完全不同的结果。教师借此为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快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原理,并对压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针对性、目的性和直观性很强的教学操作,将物理知识与原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掌握概念及其原理,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促进了教学做的统一。
三、在主体深入历练中,力行“教学做合一"
为了践行教学做合一,有效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做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以教带学,以教带做,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做提供正确的方法论与理论依据。和同时,教师要通过物理实验,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其创造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求证、探讨以及合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历练,使其在做的过程中提高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物理知识的应用,以亲身的体验与操作实现教学做合一。
如,在测物体的速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制作若干大小各异的纸锥,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使其边制作,边思考教学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打好实践体验的基础。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准确测出纸锥下落速度?可以采用哪些仪器进行测量等。学生基于其生活经验积累,认为可以用尺子对纸锥高度进行测量,以秒表测出纸锥下落过程的用时,并借助 v = s / h 速度计算公式得出相应结果。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巩固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探究实验中会有哪些变量会影响到实验的过程以及会不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提高纸锥体的高度可以延长其下落的用时,或采用大小不一的纸锥尝试试验,观察试验的结果。整个学与做的过程,学生都在兴趣盎然地参与和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也丰富了其实践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与做,学生不仅掌握了速度这一概念,能够正确借助学刻度尺等工具展开实验,并可以自主对物体运动速度完成测量,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物理课程的独特之处就是物理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个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构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物理,必须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如何将多元化的教与学生的学、做建立密切关联,形成有机整体,通过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实现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在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吉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1]蒋少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0(08).
[1]支浩.“教学做合一”让学生成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主人[J].名师在线,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