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探究
李晓华
单位:泾阳崇实中学 邮政编码:713700
摘要: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科,而时空观念则是理解历史的重要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尚未受到足够关注,这导致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和进程时,往往缺乏深度和全面性的认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引领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并理解历史的时空背景,从而深化他们的历史认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引言:在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中,时空观念是基础和关键的一项。它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性,采用新颖的历史技术资源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深入探索和理解史实的时空特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纵横规律,提升历史解释和认知能力,达到更高的历史素养水平。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在其他核心素养维度上的全面发展。
一、时空观念的概述
时空观念,指的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整体认知和理解。在这种观念下,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每一个历史事件或现象,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这种观念强调,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就必须将其放到具体的时空背景中进行研究。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人们认识到历史的全貌和深度。历史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它们更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其具体的时空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和影响。此外,时空观念也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性。历史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种变化有时是渐进的,有时是突变的,但无论如何,都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培养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辨析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至关重要。对于众多历史事件,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其时空背景,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涉及多个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过程,时空背景较为复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定位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精准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图片、地图等,展示辽、宋、夏、金等政权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通过这些视觉元素,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分布。其次,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影视剧片段或纪录片,还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比如,可以播放有关辽金战争、蒙古崛起、元朝统一等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变迁。在展示多媒体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历史时空。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在这个历史阶段,各个政权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在时间和空间上带来了哪些重大变革?”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历史时空要素,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以上多媒体技术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还能培养其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联系和发展的分析能力。
2.开展史料收集和辩论,带领学生梳理历史时空脉络
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史料收集和辩论活动。这种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亲手收集和整理史料,以及参与辩论,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时空脉络。
以《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布置史料收集任务,引导学生们分组收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史料,并关注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元素,以全面把握历史背景。随后,基于学生们收集的史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辩论活动,辩论主题可以包括明清时期中国在维护版图完整和稳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以及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面临的挑战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亲自参与史料的收集与整理,还能通过辩论深入分析解读史料,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时空脉络。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清晰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3.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实地感受历史时空
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和开展史料收集和辩论活动,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手段。实地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时空的深远。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在遗址现场,学生可以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城市规划、生活环境等,更直观地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在博物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各种历史文物,了解那个时期的工艺水平、文化特色、民族交流等情况,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时空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参观过程中,有哪些现象或物品让你感受到了那个时期的历史气息?”“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是如何反映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实地的感受与历史的时空背景结合起来,形成更深刻的历史时空观念。总的来说,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补充,它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感受历史的魅力,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
结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时空观念如同航标,指引着学生遨游于历史的大海。本研究聚焦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旨在点亮学生理解历史的灯塔,使其在学习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策略提出,能引发更多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走向新的高度,为学生的历史之旅铺设更加坚实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丽娜.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探究[J].学苑教育,2022(36):44-46.
[2]范丁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2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