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袁原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陕西省 宝鸡市 721013
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6课。本课是本单元内容的第三个渐进的逻辑层次,即让学生从学会“体谅父母辛苦”,到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再到本课内容“建立家庭责任。”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激发起用自己的创意行动来为家庭做出贡献。同时,本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使他们懂得在承担家务事务的过程中,要负起责任,坚持到底。
本课时的重点是“我的家庭贡献”这一个板块。本课时的内容以学生的家庭贡献为主题,通过设计陪伴、关心、支持家人,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积极联络家人间的情感等几种为家庭做贡献的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二、学情分析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在成长过程中,儿童从家人那里得到了细心的照顾,感受到了温暖。四年级的学生对家庭的概念已经逐步清晰,能感知家庭中的亲情,乐于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但他们对父母的爱的认知,更多停留在父母为我做了什么的层面。这种家庭关系容易使学生把家人对自己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导致学生在为家庭做贡献,为家庭尽责任方面的认识和行动都有不足,因此本课的学习在提升学生的家庭意识,增强学生为家庭做贡献的能力,提升学生给家庭尽责任的思考能力和行动水平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教学目标
1.体会自己作为家庭一分子的重要性,有为家庭作贡献的意识与行动。
2.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为家庭作贡献的不同形式,感受在各种各样的贡献背后是自己对家人和家庭的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为家庭作贡献的三种方式。
教学难点:有为家庭作贡献的意识与行动,能够以多种方式为家庭作贡献。
五、教学策略
1.教法:2022版新课标“课程内容”强调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情境和典型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打牢思想基础并提升学生道德情感。这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呈现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感悟体验法、谈话法、明理思辨讨论法。
2.学法: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与法治课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我始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并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实践体验感悟法、合作探究讨论法、对比分析思辨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课:播放视频family公益广告
师:从这个短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小时候父母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孩子长大后,父母也老去,孩子就要撑起这个家。
师:(追问思考):难道为家庭作贡献真的要等到长大以后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PPT出示课题)
(板书: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第一课时 画出桃心图案,图中央写“我的家庭贡献” )
【设计意图】以动画宣传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Family由father 、mother和I组成,小时候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而长大后我们也应该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学生可以感受到每个家庭成员对家都是很重要的,自己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此时抛出追问,自然地带领学生继续探索。作为孩子,我们是否能为家庭作贡献。
活动一:了解自己对家庭的贡献
师:很多同学都不同意“只有长大了才能为家庭作贡献”这种说法。那么我们能为这个家做出什么贡献呢?
预设生1: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生2: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
生3:学习上不用父母操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生4:......
师:(适时点评)看来,同学们已经有家庭小主人的样子了!老师想告诉你们,有一个贡献,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做了,但可能还没想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42页,你能帮助秦朗找到他对家庭的贡献吗?(PPT出示课本第42页图片文字内容)
预设生:秦朗的出生与成长为家庭带来了欢乐。
师:我们的出生让家里变得更加热闹了,我们的成长也让家人感到欣慰。所以我们的出生和成长本身对这个家来说就是一份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联系自身和讨论秦朗对家庭的贡献的活动,同学们回顾了自己对家庭的贡献。为下面进一步了解家庭贡献的其他方式打好基础。
活动二:认识为家庭做贡献的三种方式
师:同学们,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作出贡献。作为孩子,我们对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贡献。
刚才几位同学分别说了自己对家庭作贡献的方式,其实除了刚刚那几个同学说的那些方式以外,还有一些方式也能体现孩子对于家庭的贡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3页的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老师,图中的三位同学分别为家庭做了怎样的贡献?(PPT出示课本第43页图片内容)
预设生1:小林照顾生病的爸爸,陪伴在爸爸身边,就是一种对家庭的贡献。
生2:姐姐主动照顾家中的弱小,照顾妹妹,体现了对妈妈和妹妹的关心,这也是一种为家庭作出的贡献。
生3:刘华杰陪伴爸爸锻炼身体,关心爸爸的身体健康,并且支持鼓励爸爸运动锻炼,也体现了对家庭的贡献。
师:是的同学们理解的很透彻,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都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板书 : 陪伴 关心 支持)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三幅图分别展现了“对家人的陪伴、关心和支持”这些为家庭作贡献最为常见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对于“对家庭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的困惑。用好教材资源来开展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总结下能发现在这些小事的背后隐藏的情感价值--关心支持与陪伴,这些都是对家人的爱对家庭的贡献。
师:记得有个同学课前和老师聊天的时候说他今年暑假给家人制定了一份旅游计划,全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充实的假期。你们觉得这个同学的做法是否也算是为家庭作出贡献了呢?为什么?
预设生1:算,他为家里的事情出了主意。
生2: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大家都按照他的意见执行了,为家里的事情出谋划策了,这也是一 种对家庭的贡献。
师:确实,为家庭事务出主意,这也是我们能为家庭做的贡献。
(板书:主动出主意)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4页文字和图片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说一说你都为家里出过哪些金点子呢?(PPT出示课本第44页图片内容)
预设生1:我建议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家里买了一台扫地机,这样妈妈就不会为扫不到床底下和沙发底下而苦恼了。
师:你很会合理使用自己的压岁钱并且很体谅父母的辛苦,真不错。
预设生2:我在手机上看到了许多将废旧塑料饮料瓶制成小花瓶或者装饰品的视频,我就学着给家里也制作了一些,用来装饰我家的屋子,让那些废物再利用,既环保又能美化环境,全家人都夸我心灵手巧是个环保小达人呢。
师:你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美心更美的孩子。
师:别看你们人小,可是你们的智慧却一点也不小。通过我们的金点子,我们的家庭生活变得和谐又美满,你们对家庭的贡献和真大。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但是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作贡献也很了不起呀。
师:说到家人,不仅仅是只有你和父母,还有什么人也是你的家人呢?孩子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纽带,那该怎么增进与他们之间的感情呢?
(PPT出示课本第45页内容)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5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个任务,讨论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可以说出具体方法也可以把你们的方法演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家庭任务袋中的任务,个别小组准备分工表演)
预设组1:任务1的解决方法--经常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如果外公外婆和自己住的比较近的话,每周固定时间去看望外公外婆,节假日在外公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帮助外公外婆做家务等。
预设组2:任务2的解决方法--经常同叔叔、姨妈家发语音聊天或者视频聊天或者电话。可以建立一个家庭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群里沟通问候。节假日可以拜访叔叔姨妈家,可以邀约叔叔姨妈家一同吃饭或者一同游玩,邀请堂兄弟姊妹或者表兄弟姊妹来我家玩等。
预设组3:任务3的解决方法--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以妈妈或者爸爸的名义给妈妈或者爸爸买一份礼物,在妈妈面前说爸爸的好话,在爸爸面前说妈妈的好话。让父母相互理解体谅对方的不易与辛劳,让父母相互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内心想法。总之想方设法让父母和好,让父母理性沟通。
师:通过小组合作,我们为家庭任务袋中的这些难题找到了很多解决方案。你们瞧,给家里出主意,不仅能让生活更方便,还能维系家人间的感情,让家庭的氛围更加温馨,这不正是我们为家庭做的贡献吗?
(板书:增进情感联系)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为家庭事务出主意”和“家庭任务袋”部分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分别通过交流分享和小组探究活动感受该如何为家里的现实问题出出主意,及其带来的作用——让家庭生活更方便、让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更紧密。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其实生活中一些家庭小矛盾,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得到化解。
活动三:认识在为家庭作贡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我们完全可以在家庭中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但这些事情并不是说一说那么简单,应该怎么做好呢?
预设生1:应该坚持下去。
生2: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师:(点评学生发言)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庭做贡献。有的事情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做起来反而会给家里添麻烦。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尽量不去做,不添麻烦也是一份贡献。
本课小结:师: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预设生:了解了为家庭作贡献的三种方式。知道了自己作为小孩也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家庭作贡献。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作为孩子,也可以为家庭做贡献,我们也学会了几种为家庭作贡献的方式。在作贡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不给家人添麻烦,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家庭更加温暖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为家庭作贡献应注意些什么,学生们明白了不给家庭添麻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一种对家庭的贡献。进一步加深对家庭作贡献的理解。
师:我们人小,但是力量一点都不小,其实我们能为家庭做的贡献,不仅有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也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贡献,才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美好,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除了家庭贡献以外,作为孩子我们还能承担什么样的家庭责任?这个话题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作业布置:
说一说你是如何打算将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坚持下去,作为孩子我们还能承担什么样的家庭责任呢?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践行于实际生活中,将下节课的学习主题提前让学生构思,便于下一节课的课堂教学。
八、板书设计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第一课时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活动安排紧紧围绕“我的家庭贡献”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紧扣教材文本,紧贴学生生活,我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家庭贡献,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为家庭作贡献的方式方法,进而结合教材内容一步步打开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掌握为家庭作贡献的多种方式,从而击破教学难点。本节课中的“家庭任务袋”这部分内容,以小组讨论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感受该如何为家里的现实问题出主意,此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且对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其实生活中一些家庭小矛盾,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得到化解。反思整个课堂,在“家庭任务袋”活动环节,如能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讨论,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经验,注重学生的现场生成,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对话,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