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基于“生本”理念来设计地理教学方法。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起始阶段,因此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未来发展。因此,在“生本”理念下进行小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
DOI
作者姚奇珍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23-08-0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析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姚奇珍

 阜阳市莲池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基于“生本”理念来设计地理教学方法。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起始阶段,因此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未来发展。因此,在“生本”理念下进行小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理念;教学改革;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工作者越来越注重课堂实效性问题,关注学生的收获和发展。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难以摆脱传统思维,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遵循生本理念,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接下来,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具体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生本理念概述

生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而设计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根本转变,即将传统的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从根本上转变成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真正实现充分地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深入理解和体验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内容,将教材更好地用于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新知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例如,学习“认识分数”时,该课基于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整数知识为前提,并从这部分内容延伸到分数概念的学习。课本主要以"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来描述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可设计相关思考问题,如“什么是图形?半截苹果是如何表现的?”学生会基于整数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继后形成认知矛盾,体悟到要用新知来解决问题。教师此时可揭示主题——认识分数。接下来,教师立足于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须以平均分的概念为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原有知识行不通,须再生成一个数字来代表“半”的概念,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这个“半”用何法来表示,通过学生们共同探讨,逐渐揭开分数的本质概念。在该堂课上,以生本观念为指导思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掘,在循循善诱下,深化了知识的认知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利用微课优势,营造生本化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营造生本化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利用微课时间短、内容集中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亲身体验进行设计,优化微课内容,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图形感知经验,并意识到四年级学生更适合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基于这一分析,教师决定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导,通过微课设计融入生活化内容。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图片,如路边标志、自行车架、高压电线杆支架和篮球架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和发现三角形,并体验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这样的微课设计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完成微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以“生”为本,行使学习主体的权利

生本主义教学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充分释放学生的自主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作用,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使他们能够主动行使学习的权利。同时,教师要充当启发性、导向性和组织者的角色,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在适当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学习和能力。具体来说,主体性学习的课堂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合作是学生行使主体性权利的最佳方式,通过合作,学生不受老师的限制和干预,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和自主思考,让他们的本性自然释放,相互学习、交流和展示,促进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倡导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推导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学习工具,例如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以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可以通过摆放正方形的方式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在学生摆放和组合完毕后,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共使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长边上摆放了几个正方形?在短边上摆放了几个正方形?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活动,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通过合作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师本教学应以教师为主体,一直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然而,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这一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核心,强调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导,将课堂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其他教师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蒲海龙.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智力,2022,(17):102~105.

2]阮丽平.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04):52~53.

3]王 倩.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浅述[J].家长,2021,(35):115~11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