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入汉字作业设计探究

摘要 【摘要】核心素养培养是贯彻素质教育原则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围绕核心素养而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应精研教材,勤于思考,精益求精,提炼设计出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来。
DOI
作者白露露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2期
出版日期2024-06-2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入汉字作业设计探究
白露露
许昌市瑞昌路小学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培养是贯彻素质教育原则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围绕核心素养而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应精研教材,勤于思考,精益求精,提炼设计出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核心素养,汉字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态度、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教育理论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较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核心素养不但包含语文知识的学习,且涵盖很广,其所贯彻的能力与思维方法是达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这之间的关系,即是“渔”与“鱼”的关系。所以我们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应从思想高度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在双减目标贯彻以来,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来说,就要结合教材,精于研究,本文着重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

汉字与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每一个字的形、义、音都是文化经过漫长历史沉淀之后的产物,其背后讲述着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故事。比如通过观察象形文字的字形和了解其字形的演变,我们似乎能够穿透时空的距离,了解古人的思想与聪明才智。词、句、文章就这样在一个个文字的组合下呈现在我们眼前,承担着传播和传承文化的使命。师应该为学生做好示范,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普遍特征,把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作为重点工作。不把汉字的文化内涵直接条分缕析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观察、探索去实现对汉字文化的探究。例如,在“仁”字的教学中,因为其笔画比较少,在人名和一些词语中较为常见,所以许多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就知道这个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同时,“仁”是中国古代文人几千年的追求,其含义又充分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仅通过口头描述是难以充分表达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仁”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观察;再播放拟人动画,展现“仁”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仁”字建立起一个大概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汉字文化。

二、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汉字是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人们似乎能够穿透时空的距离,了解古人创造和书写文字时的所思所想;

通过某些文字有趣的字形,可以了解古人足如何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的,头脑中能够联想到很多有的故事。教师在教学和作业设计中通过传统文化渗透的形式,让学生以探究和创新型作业为主,查阅资料、整理收集等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想象和联想,将汉字的出现和演变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故事进行讲述、表演,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薏,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作业的形式。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古诗三首》的生字教学时,以“菊”字为例,通过关注“菊”字由小篆到楷书的演变让同学们进行大胆的猜测和讨论汉字的发展除了外形,内在含义有什么联系?同学们发现上面的“屮屮”部分代表花卉,菊的下半部分“勹”像用手进行环抱,里面的“米”貌似谷粒的米状菊瓣,以拟人的手法表示花瓣合包花蕊的情形。通过大家的集体探索,学生对“菊”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汉字的传统文化内涵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感兴趣的汉字进行有趣的汉字交流会。

三四年级正处在敏感的探索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关注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丰富的识字教学活动,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充满意趣,凝结了古人的无限智慧。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的作业不应局限于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而是综合素养的整体体现,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在文本中延伸汉字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素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其他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持,其本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小学段的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比如有限的课文教学,既是读,也是识字。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鼓励学生用刚刚握的汉字遣词造句。这些建立在汉基础之上的实践应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同时也能承载更多传统文化内涵“家”字为例,教师通过组织有趣的汉字活动,请学生课下搜集“家”字的不同字体和形式,在小组讨论展示活动后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最后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加深对汉字内涵的理解。无“豕”不成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家字画一画,展示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自己对家的理解。

传统文化下的作业设计形式应该是在已有的教学活动基础上不断进行“微创新”,为展现汉字文化开辟空间。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组词接龙活动,那个小组的接龙更长;开展“你演我猜游戏,根据同学的动作表演汉宇;还有“故事新编”,每个小组从老师给出的一汉字中选择其中一个,然后根据这个汉字的音、形、义创编故事,并表演出来。这些汉字作业活动的设计不仅是在展示汉字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对汉文化的创新、创造之中,是学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预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之中是体现学科育人价的重要举措。从学生通过识接触语文学科开始,教师就要为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好铺垫,落实新时代、新课标的求,为学生文化感知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燕婷 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丁珊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J】.文教资料,2022(05):33-3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