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生本主义”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更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对“还课于生”在课堂构建工作中的有机执行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与之有关的改革策略也开始被逐步投入实践应用。立足于以上几方面的事实、趋势,笔者将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学习、分析,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一题目撰文,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希望可以给诸位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帮助和灵感。
DOI
作者杨正炳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23-08-0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杨正炳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   418500

 摘要:随着“生本主义”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更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对“还课于生”在课堂构建工作中的有机执行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与之有关的改革策略也开始被逐步投入实践应用。立足于以上几方面的事实、趋势,笔者将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学习、分析,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一题目撰文,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希望可以给诸位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帮助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体地位;策略

成为初中生之后,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萌发,更希望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初中数学的知识难度、容量都比小学有了明显增加,学生们尚无法通过沿用传统模式的方法去独自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从上述几方面客观事实出发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传统课程构建模式进行深度改革,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科目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基本认识,能动地带领学生实现数学学习模式从“记忆+复刻”到“理解+创新”的综合性、自主性转化,对标于多元角度去设计、执行完备的教学方案,以求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实质性提升。

一、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完善生本课堂的构建效果

(一)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若要让学生们发挥出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熟悉且感兴趣的学习素材。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积累,对存在于身边的人、事、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初中数学仍旧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探究范围。据此,初中数学教师务必要在教学活动当中从更深层面切入重视起对对应知识项目的生活案例引入、开发工作,让学生们能够从中汲取到有关于核心知识、技法单元的生活化认知成果,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更为便利地开展能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应用,继而有效提高生本课堂的构建质量和效率。

例如对于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这一部分的讲解,本单元就是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情境让他们对立体图形这个数学概念进行一个熟知通过教师多媒体投放设备学生可以看到长方体状的教学楼圆柱体状的国旗杆正方体状的观礼台棱柱体状的承重梁再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立体图形还可以发现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结合可以构建教师使用的一些工具例如教师的桌椅板凳文具书本和教学用具在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探究中学生就可以对教师立体图形的概念有了很好的认知并且可以随时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空间图形思维

(二)设计生活化的学习问题

初中生对一门知识、技术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它能够为我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正是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动认知之热情的关键所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初中数学的教学价值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利用既有学习成果来处理问题、完成任务,这契合于新课标改革的核心诉求。结合上述几方面的客观认识,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构建生本课堂的活动中,有意识地选择出更为实际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来作为引导学生开展知识摄入、整合、应用的抓手,以此来实现学生自觉感知、应用意识的形成和优化。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与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要先意识到这个单元就是让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在学习完相应的理论概念性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来进行一些生活化学习问题的提出比如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数据收集那么这些数据收集的方式都有哪些学生自身有没有参与或者自己主导过一次数据收集这个时候学生的思路就会完全打开并且不断通过自己的回忆来进行思考回答也会五花八门比如家里的水表电表燃气使用量都会有专人定期上门检查这是一种数据收集父母的职业使然会定期观看财经类栏目上各种股票市场的走势这也是一种数据收集而且收集方式也不尽相同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数据收集的概念也明确了数据收集在教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依托实践教学法,完善生本课堂的功能发挥模式

初中生的行为意识是很强的,对于传统的“静坐式课堂”早已感受到反感,更希望能够在实践应用的模式下来大显身手。究其核心而言,数学的价值就是需要以实践活动来体现出来,而相关认知、价值的整合也需要由实践活动作为最终的“催化剂”。立足于上述几方面的事实,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本课堂构建的工作过程当中,务必要把课程教学的具体模式从机械性的“听——记——练”升级为“学——思——做”的能动范畴之中,结合对应课程的主题、内容、方向、目标和标准等来引导学生开展更多模式的数学实验活动,让他们能够在亲自“操刀”的过程之中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并在更高层面上感受到“活学活用”的无穷乐趣。

例如在完成了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之后,教师便可安排学生运用废纸剪裁出自己所接触过的一些三角形的模板,之后尝试将这些模板的几个角逐个撕扯下来并将以“点对点”的方式拼接到一起,看一看最外侧的两个角的外边构成什么样的形状再量一量这两条边的夹角度数,最后将这项实验多重复几遍看看每次的结果是否一致。这项工作也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让学生个体之间的认知交流变得更加充分。

除了上述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当积极带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为踊跃地进行自我表达,将一部分比较简单但颇具趣味的课题交给学生做“生本教学”方面的互动,使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构建中,从而让他们数学自主认知、发展素养的形成变得更为顺利。

结束语:

“学习是自己的事”,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只有真正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保姆”思维,真正为学生提供更多满足其自主、自觉学习要求的条件、保障和资源,帮助学生从“个性整合”、“自主思考”、“灵活应用”的角度出发来完成对目标知识、技法的学习、应用、摄入和发展,以此来为学生日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来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薛红永. 初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探究[J]. 新课程,2021(37):63.

[2]王永杰. 初中数学生本理念的应用[J]. 新课程·上旬,2013(7):174-174,17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