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的德育路径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以技能和知识为导向,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突出德育教学目标。但由于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上教师忽视德育理念的融合和渗透,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仍然面临一定问题和挑战。教师必须坚持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创新教学理念,推动德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进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DOI
作者马庚东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的德育路径研究

马庚东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以技能和知识为导向,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突出德育教学目标。但由于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上教师忽视德育理念的融合和渗透,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仍然面临一定问题和挑战。教师必须坚持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创新教学理念,推动德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进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学;体育与健康;德育路径

高职与大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指导下,德育必须作为重要因素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体现了新时代对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新要求。在德育背景下,高职教师要始终立足学生主体,结合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知识内容,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等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德育体验,为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保驾护航。

1、以体育小组为依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高职教学中德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针对部分体育与健康课堂上学生缺乏合作空间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体育小组的合力划分入手,通过合作完成体育项目,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以《体育锻炼与心理调节》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高职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锻炼实践,对自我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建立起体育锻炼和心理意识的重要联系。教师在进行理论授课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体能和学习能力,将班级划分为3—4个实践小组,以“体育锻炼与心理调节”为主题进行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探究项目,并进行积极的相互评价和自主评价,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发展。

2、以体育竞赛为媒介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精神,近年来,伴随国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被提上重要日程,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引导学生公平参与竞争,不仅有助于体现体育教学的育人导向,还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针对部分体育与健康课堂竞赛项目相对缺乏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丰富竞赛设计、活跃课堂氛围的角度出发,将体育竞赛转化成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重要媒介,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公平,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发展。

以羽毛球的教学为例,羽毛球是高职学生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级学生的技能和体能都提出较高要求,是适用于体育比赛的重要项目。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对羽毛球技巧的学习程度进行班内羽毛球竞赛的设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报名参加不同级别的竞赛或报名担任竞赛评委,教师在学生竞赛过程中仅仅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竞争表现,在比赛结束后对学生行为或观念上出现的影响公平竞争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对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一定奖励,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精神。

3、以体育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健康习惯

体育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高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科学抓手。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导致部分课堂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相对较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德育理念的渗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抓住活动的创新设计,将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融入体育教学之中,落实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目标。

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重要作用,在理论教学课堂上结合班级配备的教学设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景,通过编排短剧等形式,在特定情景中深化学生对部分生理知识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意识和习惯。

4、以课堂互动为保障引导学生重视德育

课堂互动是对德育理念进行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更多时间对知识内容或技巧进行“灌输”,不利于学生德育理念的理解和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抓住课堂互动的导向作用,通过深化交流,引导学生重视德育,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发展。

以《运动损伤及其防治》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损伤与防治的相关技巧,掌握相关体育知识,教师在进行本课理论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校园生活特点,向学生提出预设性问题:“如果在校园里遇见锻炼受伤的同学,你会主动进行帮助吗?”以此为知识引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对受伤的同学进行帮助?”通过循序渐进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乐于助人的意识。

结束语:

高职学生正处在发展自身综合素养、积累知识与技能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抓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适时的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发展。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体育与健康教师必须关注体育学习小组的划分、体育竞赛的设计、体育活动的创新、课堂互动的深化,引导学生重视德育、关注合作、竞争与健康发展,构建高效、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永林.新时代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06):120-122.

[2]王友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职体育与健康教与学方式的转变[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9):104-10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