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张建功
张北县张北镇树儿湾小学 07645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影响;途径
一、互联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首先,丰富了教学资源。互联网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到各种多样化的教学素材,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资源,更好地展示和解释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互联网上的动画和FLASH等多媒体特效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生动地呈现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和FLASH等特效制作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其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并有多种形式可供教师选择。比如,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习题库等,这些新兴教学形式,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以符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极大地优化教学模式。此外,个性化教学的实现。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1.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常常对学习的方向、目标、重点和难点模糊不清,学习习惯也停留在生字词、阅读课文等方面,学习效果不佳。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机遇。通过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能够随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预习效果。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制作一部5-10分钟的短片,介绍雷锋的时代背景、生平和雷锋精神,并标注重点生字词。然后将视频上传到共享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下载并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聆听课程,有效促进课堂学习。
2.应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生动的展示情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时不再局限于抽象的课本描述,他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身临其境地感受课件中描述的真实情境。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和动画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语文思维能力。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中,课文详细描述了大榕树的外观特点。学生可能没有亲眼见过如此高大的榕树,因此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会降低,对语文学习和参与互动的兴趣也会减少。教师可以播放与大榕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创造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榕树,并仿佛身临其境地进入大榕树的世界。随着学习的继续,不同的图片配合音乐、水声和鸟叫声一一展示,通过多种感官通道的刺激,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立体的形象,加深对榕树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扮演小导游和解说员的角色,勇于与同学们分享所见所闻,交流彼此的感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敏感度,同时也促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提升语文素养。
3.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文本研读方式
文本研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转变为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变得更加独立、互动和探索性,从而优化语言文本的学习效果。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作用,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探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多元认知,培养他们的学习探索意识,提升整体学习素质。例如,在解读《少年闰土》一文时,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文本提出探究问题,学生从信息技术阅读教学资源库中寻找问题答案。在品读感悟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请找出课文中闰土讲述的几个事件,并标记相关语段,重点朗读。”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并出示能够描绘闰土聪明能干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主人公闰土的形象。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探究其他事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多元的理解方式阅读原文。
4.丰富课外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效果
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和信息丰富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效果。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教授他们正确的图书检索方法。同时,教师可以整理图书目录,供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阅读,从而提升阅读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通过共享学习结果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装有虫子的衣袋》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与《昆虫记》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在教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搜索引擎、利用可信度高的网站来搜集《史记》中的词汇和故事,或者组织 “词汇交换会”,让学生通过分享他们学到的词汇和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组织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学生们可以通过组织表达词汇和故事,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众多的网络资料中找到适合的阅读材料,并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5.借助微课堂,提高复习课效率
通常情况下,复习课让学生们感到乏味,因为要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大多数的复习课都是以单元或主题分组,课堂上会有很多卷子需要完成,课文需要背诵,生字需要写。但是微课堂的应用可以改善这种单调的状况,使复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古诗词专题的复习为例,小学课本中每册都会有一些古诗词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往往只是读、背、写。借鉴热门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可以将学生们学过的古诗词知识点整理成微课程视频。在复习课上播放这些视频,并在一个问题结束后适当停顿,供学生思考作答。这种复习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效率,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娟.“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09):170-172.
[2]张菊妮.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国新通信,2023,25(05):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