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课堂导入法的思考
刘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新教材不仅在内容上有所更新,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导入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法,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课堂导入法
一、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课堂导入法的重要性及创新实践
1. 突出知识重点和联系
新教材中的课堂导入法确实更加注重突出知识重点和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先前学过的知识或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框架,并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时,通过复习“直角三角形中的边和角的关系”来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
2. 强调应用和实践
新教材中的课堂导入法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实际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一点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线性规划”这一节时,引入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问题,让学生通过线性规划方法来解决,这不仅可以让他们理解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3. 注重问题解决和创新
新教材中的课堂导入法更加注重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有益。例如,在学习“数列”这一章时,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数列中的规律和特殊性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列这一知识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调师生互动和参与
新教材中的课堂导入法确实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参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复数”这一节时,通过组织一个小组讨论会,让学生探讨复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复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新教材中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师生互动和参与等方面,这些创新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导入法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推广和实施,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导入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导入法及其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
1.提问导入法
提问导入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思维活跃和参与度。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这一节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三个不同的颜色的球放到一个箱子里,那么从这些球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有多少种可能?”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排列组合的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授“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这一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椭圆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然后让他们通过类比,预测双曲线的几何性质。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授“等比数列”这一节时,可以设置以下情境:如果你有一笔钱,想要在未来的五年内每年存入银行一笔固定金额,那么你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这个存款方式的收益如何?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等比数列的学习,帮助他们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4.数学史导入法
数学史导入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数学素养。以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三角函数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它起源于天文观测、应用于工程和物理等方面。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刘徽和古印度的数学家们在研究三角函数方面取得的成就融合进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各个文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感悟数学家们的追求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实施导入法的注意事项
1.重视导入的针对性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导入内容应该紧扣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避免导入与教学内容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导入环节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2.控制导入的时间和语言
导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之间。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影响后续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需要精确计算时间,确保导入环节紧凑、简练。同时,教师的语言应该简练、明确、有感染力。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化导入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或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入活动中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小组讨论、问题回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导入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法,使之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玉祥. 课堂导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今天, 2022, (7):135-136.
[2]王家鹍,卢增红.关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应用与思考[J].学周刊, 2023(11):82-84.
[3]张梅. 高中数学教学多样导入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 2023, (2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