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汤微微
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161006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仅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积累,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主题式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围绕具体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信息技术学习,重视营造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构建高效化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
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要时期,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主题式教学,使学生能够高效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展开了探究。
1、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现状
1.1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现状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高中生思维认知特点的开放式探究式以及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价格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来看,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学资源的有限性等,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主题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序规范,激发学生对信息学科教学内容的探究热情[1]。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教学目标和主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主题任务,同时要围绕一些具体的生活化的情境来设计主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挖掘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价值。虽然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始广泛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但仍然存在教师主导性过强、学生主动探究与协作能力差的问题,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优化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2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愈发凸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就必须加快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高,没有真正领悟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价值,不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灵活运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有必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2、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改革
2.1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主题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关注其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改变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结合现实生活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输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主题[2]。例如,在教学《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信息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来设定探究主题。通过学生揭示的信息社会中违背伦理和不道德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改变此类现象,通过反面案例的剖析加上具体做法的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本节课知识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达成。
2.2创设丰富的主题式教学情境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应该科学设计主题式教学情境,活跃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氛围,使学生既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够调动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一课前,教师可通过PPT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动态化展示,包括计算机的硬软件系统,在展示各个系统部分时,由学生说出各个系统的名称。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计算机的结构和组成,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PPT动态化展示、课堂问题探究等主题式教学情境,将教学问题融入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动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2.3科学设定主题教学的范围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主题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科学设定主题教学的范围,既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来设定科学的主题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此外,在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围绕主题选择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探秘人工智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定“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为主题,将本节课涉及的理论知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揭示,逐步向学生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通过围绕一个基点的主题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从“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提出到现阶段各种生活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再到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安排,合理设计教学进度,便于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合作性以及探究性等优势,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主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进而改变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成长为优秀的信息技术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汤海湘,汪超,秦红兵.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探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6):12-14.
[2]史津鸿,程永山,刘艳阳,曾玉洁. ISM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01):113-118.
[3]施湉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应用的实践探索[J]. 中国新通信,2023,25(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