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运用策略
何远星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黄狮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 514400
摘要: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种教学资源,其以情境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材中的主题图也得到了关注和重视,其在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能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核心思想,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此外,以主题图为载体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引领学生走进趣味化的学习氛围中,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僵化学习模式,使其进行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
现阶段的数学教材有着丰富的主题图内容,且色彩也更加鲜明。以主题图的运用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数学可读性的视角来理解数学知识。目前,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主题图缺乏全面的认知,难以从教学需求的角度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没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了解主题图的价值和内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形象化的主题图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感性理解,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运用的不足
其一,主题图观念有待更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主题图应用的观念有待更新,基本都是千篇一律地问学生“从图中获取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类似的问题,没能意识到主题图画面的丰富性和层次的鲜明性,忽视了主题图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导致主题图的作用没能发挥出来。如果教师没能根据教科书的变化形势来转变自身的主题图应用观念,那么将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点的透彻理解。
其二,主题图内涵挖掘不深。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主题图的应用范围上比较狭窄,主题图内涵挖掘的能力不足。主题图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的,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旨在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从主题图的外观、色彩、背景等方面挖掘丰富的信息,理解主题图的深意,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凸显主题图的教学价值。
其三,主题图运用效果不佳。从实践角度来说,教师在主题图运用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就难以保证主题图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把握。就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主题图的呈现应注重形式的创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主题图,并结合教学需要进行设计与加工,真正将主题图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运用策略
(一)把握主题图呈现时机,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需要教师把握主题图的运用时机,带领学生一起解读主题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动态化呈现主题图,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题图的应用需要合理掌控呈现方式和时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动画或者游戏表演等形式把主题情境动态化,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动态的学习情境中,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学习《过生日》这节课时,教材设计了“一家三口过生日”的主题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动态的画面,在直观、形象的动态化情境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让学生对主题图畅所欲言,让学生对蛋糕的大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把握教学时机,鼓励学生通过主题图进行表达,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主题图的解读能力,更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突出数学思想,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摆脱以往单纯进行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材很多的主题图都呈现了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这不仅是主题图的深度解读,也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升华。
例如,在学习《还剩下多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按照主题图的提示“看图讲故事?”将学生进行分钟,让学生讲述老鼠搬奶酪的故事。主题图所展示的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相较于文字说明更逼真、清晰,能够带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不仅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素养。
(三)突出主题图美育功能,增强学生体验
数学学科有着其自身独有的体系、规律和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学科特点,使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进行自然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运用主题图教学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小学数学主题图不仅仅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价值观教育这一特点。
例如,在讲《认识图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些图案吗?为什么喜欢呢?”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的,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面。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创造的满足感和美感,也可以通过剪纸艺术的呈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美,突出主题图的美育功能,有效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契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同时还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主题图是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重要载体,且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中,对于其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数学知识,发挥主题图对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立军.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引教作用的挖掘和利用[J]. 教学与管理, 2020(11):3.
[2]黄鹂. 试析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片的利用[J]. 求知导刊, 2020(35):2.